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边继云: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022-01-21 17:19   来源:河北日报

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诉求,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承担着推动自主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将市场应用需求加速反馈研发主体,进而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全新任务和使命。衔接研发与市场活动、弥合技术与产业鸿沟,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到区域强、国家强的发展通道,亟需以全新逻辑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推动创新研究与市场需求直接互动,创新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

近年来,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联合推动下,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不断细化和深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产业技术联盟模式、第三方实体共建模式、协作研发与成果转让模式等不断涌现和完善。然而,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脱节、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割裂的情况仍然一定程度存在,推动创新供给与市场需求直接互动,构筑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模式势在必行。

强化企业在产学研用融合中的主体地位,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沿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推动前端创新供给和终端市场需求直接互动,成为提高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效率、打造创新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途径。

强化人才在产学研用融合中的核心要素功能,推动实施“揭榜挂帅”等新型联合攻关模式。“揭榜挂帅”作为一种新型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模式,不仅是全球化的人才开放战略,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攻坚战略。在需求端,其可以推动企业对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需求引导科研成果供给与转化无缝对接。在供给端,其可以推动科研由实验室走向经济主战场,不断提升科研成果供给的质和量。完善“揭榜挂帅”制度体系、促进人才第一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成为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强化产业链和创新链同步协同,创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有效整合高校智力资源、政府政策资源、社会资本资源的创新主体,新型研发机构在诞生之初就具备重组创新链条、打破各类组织边界、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质。在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创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优化新型研发机构的产业、空间、技术布局,明晰新型研发机构定位和管理规程,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的途径。

优化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重构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生态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核心在于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提升“用”的效果。完善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产学研用实现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更新迭代加速,越早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进行攻关和孵化,就能越早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占据区域竞争制高点。要适应创新发展趋势,下好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先手棋”,以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加技术创新的广度和厚度。紧紧围绕核心技术市场应用,推动研发与需求精准匹配,支持建立以市场需求、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与科研任务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推动建立科研成果概念验证体系。当前,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存在对成果转化后端关注较多、前端关注较少,对成熟阶段二次研发项目关注较多、基础研究阶段一次研发项目关注较少的现象。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就要弥补基础研究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间隙,前置关注目光和支持环节,支持创新主体开展概念验证活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概念验证中心,推动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分担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孵化阶段的早期风险。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持续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上下紧密衔接的孵化熟化平台。降低产学研用各方信息获取难度和成本,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用信息收集和发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项目评价数据库,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提供技术咨询、检索、申请、评估、审批、交易、投融资等一体化功能服务。

构建多主体创新联动协同保障机制,强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政策支撑

产学研用各方是相对独立的创新主体,各主体间的发展目标、技术积累、运作方式、运行机制等存在差异,难免会产生产学研用合作匹配度低、利益分配比例不协调等问题。此时,适当的动力推动机制和支撑保障机制至关重要。

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利益链接机制。形成完善的利益链接机制,是破解目前产学研用各主体之间点对点的局部性、阶段性、偶发性合作状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要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提升对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主要贡献人员的奖励份额。继续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松绑,进一步放宽对高校院所使用、处置和转化自有科技成果的管理,同时在合法合规、勤勉尽责的前提下,探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免责政策。

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评价考核推动机制。充分发挥评价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助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评价考核推动机制。要针对应用技术研究、公益性研究、基础研究的不同性质建立区别化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把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纳入评价指标,实行发明专利转化应用情况与论文指标要求同等对待、技术转让成交额与纵向课题指标要求同等对待。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职称评审序列,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一线,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一线。

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多元投融资保障机制。建立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竞相跟进的多元投资保障机制,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要积极稳妥创新融资模式,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各种科技金融创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资金支持。推动企业逐步提高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使之真正成为政产学研用合作项目投入主体。同时,完善产学研用科技协同战略投资退出机制,允许社会资本按规定退出,保障其应得权益。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边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