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中心组通讯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通讯2019年第6期

2019-07-02 11:01   来源:本站

目 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赶考精神”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孙增武

“赶考”精神的时代价值 …………………………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 陈宗良

●宣传部长论坛

依托红色资源 提升国防教育水平——昌黎县倾力做好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中共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朱志勇

●学者观点

完整准确理解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李慎明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孙增武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继续“赶考”的重大意义,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全党同志大力弘扬“赶考”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努力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以先进的政治纲领、鲜明的政治路线、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明的政治纪律统一全党意志,保证全党上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断攻克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加强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确保党始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要坚定“四个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要求贯穿党的各项建设,着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政治上的全面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勇于自我革命,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情怀。中国共产党70年“赶考”征程昭示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他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切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励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必须保持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在斗争中成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突出优势。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难万险,直面挫折,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尤长。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我们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立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真碰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赶考”路上的种种困难挑战。

要积极锤炼斗争本领。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熟练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斗争历练,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勇于克难攻坚、闯关夺隘,为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贡献更大力量。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必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赶考”远未结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居安思危、自我警醒的忧患意识。

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亦未有穷期。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还有很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才能确保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主动做好防范和抵御风险各项工作,牢牢掌握战略主导权;要完善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里,我们要不负使命,奋力拼搏,努力跑出好成绩,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答卷,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赶考”精神的时代价值

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 陈宗良

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之际,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最大的考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出考题,人民是考官,我们党是答卷人。因此,答好新时代之问,新时代之考,赶考精神依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

一、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检验初心和使命树立的牢不牢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从此要进入大城市,即将走向全面执政,这对于长期从事革命斗争的党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继续地保持过去那种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否完成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能否改变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破产,农业凋敝,文化落后,民生困苦的烂摊子。面对执政赶考这一崭新历史课题,毛泽东明确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我们绝不做李自成”,这是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时的初心和使命。实际上是围绕一个“如何长期执政、执好政”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的历史命题。

新时代,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不断检验我们党的初心筑得牢不牢,延续的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团结凝聚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之匙。因此,必须时刻提醒每一名党员入党时的誓言,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检验纪律和规律执行的严不严

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党的纪律建设经验,针对赶考前夕面临的新形势,系统地制定了一系列党的纪律规矩,为我党的纪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月会议上,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制定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制度、健全党委制、请示报告制度,提出了“六条规定”等,为新中国成立后纪律规矩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新时代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时刻不忘考纪,严格执行党的政治规矩。讲政治规矩首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这与西柏坡时期纪律规矩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新时代,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时刻检验纪律规矩执行达不达标,合不合格。

三、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检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正不正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解放区一亿六千万农民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新时代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不断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人民群众是这场考试的‘考官’,造福人民才是最大的政绩”。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必须秉持赶考精神中人民性的政治本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民的评判标准作为党赶考的方向。这是我们衡量党员干部政绩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唯一标尺。

四、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检验学习创新的能力强不强

西柏坡时期,在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即将发生转变的情况下,执政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党中央适时提出培养既懂打仗又懂经济建设、管理城市等综合多能型干部。为提高理论水平,在七届二中全会前夕,毛泽东在报告中就指出,大家必须克服困难,向内行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同时,毛泽东又向党的高级干部推荐了12本必读书目,并要求这十二本书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

这些举措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京前破解“本领恐慌”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这句话道出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青春的生命密码。

新时代弘扬赶考精神,就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善于创新,提升综合能力。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当代中国发展变化也很快,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加强学习是认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提高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提高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成真。因此,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增强对纷繁复杂局势的驾驭能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五、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检验“两个务必”的作风硬不硬

西柏坡时期,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同时还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论述。这些思想折射出共产党人在巨大成就面前戒骄戒躁的忧患意识,也包涵着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的丰富思想。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强调:“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学的还有没有不深不透的?‘两个务必’耳熟能详,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事业取得飞速发展,步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但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更要牢记“两个务必”并坚决执行,用过硬的作风,顽强的意志,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积极应对挑战,做好发展改革的各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总之,“赶考”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考试,是人民对我们党永不谢幕的考试,赶考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时刻敬畏考官,严守考纪,把握考纲,答好考题,向历史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依托红色资源 提升国防教育水平

——昌黎县倾力做好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中共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朱志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昌黎县红色资源丰富、基础扎实、氛围浓厚,近年来紧紧依托红色资源,打造国防教育阵地,积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普及深入,使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参与国防、建设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一、依托红色阵地,拓宽国防教育覆盖面

(一)踏寻革命足迹,挖掘红色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秀的文化资源。昌黎拥有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昌黎县烈士陵园、昌黎革命斗争史展馆、赤崖村抗日暴动遗址、张其羽烈士展陈室、焦庄八路军电台遗址等多处红色资源。五峰山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从事重要革命实践活动的地方,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摇篮”,1997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昌黎县烈士陵园是秦皇岛市唯一省级保护烈士陵园,共安葬烈士824名,展陈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以及在建设祖国中牺牲的烈士遗像、遗物以及英雄事迹图片等。昌黎革命斗争史展馆展示的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余年间的昌黎革命斗争史,通过10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大量的史料文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近现代昌黎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难历程,是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之一。红色教育阵地的建成,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鲜活的历史教材。

(二)加强思想引领,打造精品课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全民国防教育的意义在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国防知识,使全民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参与国防建设。昌黎县时刻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和国防意识,始终坚持把普及国防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倾力打造国防教育精品课堂,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国防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和国防教育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普及国防教育,推动国防教育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在乡镇村建立国防教育宣传基地,宣讲国防教育知识,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国防教育活动室26个,村级国防教育宣传站615个,形成了国防教育阵地网络化新格局。2017年对新上任的乡镇武装部长进行了国防教育知识全面培训,全民国防教育面达到98%,中小学生教育面达到100%,全县上下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发挥文化优势,拓展教育途径。

昌黎县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文化宣传、宣讲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延伸国防教育内涵,生动展示党和国家的蓬勃发展和向上精神,也是我县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结合本地红色教育题材,精心创编了大批弘扬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文艺作品,如皮影戏《抗日英雄高庆》《坚持真理》、评剧《李大钊在五峰山》、评书《张其羽虎胆游说丁万友》、小品《守望》、歌曲《五峰情思》等,在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期间组织演出,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和精神洗礼。编撰出版《昌黎红色革命历程》《仰望五峰》等书籍,以昌黎县第一名共产党员张其羽烈士生平事迹为原型创作出版《张其羽与昌黎抗日大暴动》连环画册。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以更鲜活的形式、更实际的成效引导全县机关干部、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缅怀革命先烈,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国防教育效果

(一)以基地为课堂,增强感染力。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展馆纪念地、战场遗址、烈士陵园等国防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坚持利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全民国防教育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各类纪念日时机,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观见学、宣誓演讲、瞻仰祭扫,接受红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主旋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能够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思想受到熏陶,灵魂得到启迪,信念更加坚定。

(二)以活动为牵引,增强吸引力。

近年来,我县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主阵地、以各中小学校为主课堂、以乡镇村宣传站为延伸,在全县广泛组织开展了“走大钊路、上五峰山”主题党日活动、“党旗飘扬五峰山”秦皇岛市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学活动、“红色记忆之旅”主题教育活动、“红色影片进万家”公益展映、冀东抗日大暴动80周年纪念活动等系列声势浩大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号召各学校、县直单位、乡镇村自发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演讲、征文、诵读比赛和图片书画展、文艺晚会等500余场次,使红色文化深深融入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血脉之中,有力地促进国防观念的提升。

(三)以宣传为手段,增强传播力。

进一步完善红色宣传资料的挖掘、整理、编纂、出版,在电视台、报刊和广播中开辟国防教育专栏,搭建国防教育宣传平台。县委组织部摄制电视专题片《五峰的思念》荣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镜头视频征集活动”特别大奖,在中国网络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播放;广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国防教育网站,充分运用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宣传渠道;利用阅报栏、宣传橱窗、电子屏幕等公共设施广泛宣传推广,播放国防教育公益广告、革命题材电影片段和国防宣传教育短片,并在城镇街道、乡村集市、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组织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悬挂、张贴国防教育宣传用语标语、横幅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做好红色资源推广工作,营造国防教育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感和感召力。

三、弘扬五峰精神,开创国防教育新局面

(一)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2009年开始,昌黎县依托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按照“高标准建设景区、高水平管理景区、高效率使用景区、高目标发展景区”的原则,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通过财政拨款、企业赞助、以文养文、社会捐款等方式,先后投资达2000余万元对基地进行改造升级,使基地在基础设施、景区管理、功用发挥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扩大内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北省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量达3万余人次。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正日益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场所,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二)挖掘培植五峰山精神。

在不断加强基地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昌黎县更加重视对五峰山精神的挖掘培植,多次邀请李大钊先生的后人及国家、省、市各界专家学者召开座谈研讨会,深入研究李大钊同志留下的宝贵思想理论遗产,提炼出了“坚定信仰、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敬贤开放”的五峰山精神。并以红色旅游景区为教学基地,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各类资源融合发展,使国防教育跟随红色旅游脚步,从健全制度、基地建设、分类施教等方面,推进全民国防全域覆盖。

(三)实施党性教育工程。

探索党校课堂教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学、警示教育、调研实践“四位一体”体验模式,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由浅层次、表象化向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转变;面向游客推出“重走大钊路”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体验、重现李大钊当年在五峰山的工作生活场景,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近年来,景区陆续接待了中央党校西藏培训班、新疆培训班、香港英皇集团、国内外媒体、周边市县及本市县多家单位的参观学习团体,并与省委党史办、西柏坡纪念馆、武警北戴河部队等单位联合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圣地作用,丰富国防教育的思路与途径,提升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开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完整准确理解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李慎明

中共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党的这一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但不少同志往往只记住了朗朗上口并通俗易懂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记得甚至根本不知道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不知道党的基本路线中还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重大偏差。比如,只记得基本路线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记得“坚持改革开放”,忘记了基本路线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再比如,在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只记得以GDP为中心,并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到重要项目和招商引资为中心上,往往忘记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在充分肯定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的同时,也有必要再次强调完整准确理解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在政治经济文化组成的整个社会结构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

按照邓小平的原意和党的十三大精神可以明确看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三个方面,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之中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则是在解放、发展生产力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坚持的立国之本。而“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总方针,正如邓小平所说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好的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5页)从而赋予了四项基本原则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的时代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在四项基本原则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要求主要是指向经济范畴;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指政治范畴;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则主要是指文化范畴。经济、政治、文化,这就组成了一个大社会。党的基本路线把经济建设这一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改革开放这一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基本国策从四项基本原则中单列出来加以特别强调,则充分反映了这两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除非遭遇大的战争,否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同时必须强调,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都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四项基本原则相背离的现象。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以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有一段重要论述: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邓小平在这一论述中,特别强调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主义,二是改革开放,三是发展经济,四是改善人民生活。这四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社会主义是必须坚持的道路,改革开放是必须实行的政策,通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来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着改善人民生活,这一论述,把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放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上。这里还应特别关注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是仅仅为着增加经济总量,或者是仅仅为了彰显政绩的GDP。

从社会基本矛盾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新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完全符合当前我国实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忽视科学技术和资本当然是一个绝大的错误,但不能只记得科学技术物化后的生产工具和从劳动所产生的财富中分离走的资本,而忘记了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的本身。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首要的是保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也要同时调动、发展拥有先进劳动工具和资本的资产者的积极性。如何恰当兼顾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和资产者的积极性?这就要不断调整、完善我们的生产关系。

在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时,我们应重视马克思的以下论述:“机器正像拖犁的牛一样,并不是一个经济范畴。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社会生产关系,才是经济范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页)马克思还指出:问题“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同上书,第771页)因此,机器与牛本身只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而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任何时候都不应提出机器与牛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机器与牛归谁所有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才有姓社姓资这样的问题。这也就是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不属于生产关系的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如何改革开放,才体现着社会的生产关系。

现在有的人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私有制这一生产关系才能保护、促进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这是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所造成的。当今世界,随着互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新应用的迅猛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三五十年内,劳动生产率会大幅度提高,大量的无人工厂甚至会在世界生产中占据统治地位,一系列生产工具的大变革,必然会使失业人员急遽增加,广大劳动人民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即呼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方式的产生。

要从社会基本矛盾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既有联系,又有着根本的不同。改革开放前,我们提基本矛盾多,存在对主要矛盾重视不够的倾向。但改革开放后,在纠正上述错误的同时,又出现了对基本矛盾重视不够的问题。这就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出现一些新的偏差。比如,只重视增加现实生产力的问题,忽视了解决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忽视了青山绿水急遽减少,大气和地下污染日益加大等问题。这实质上是在扩大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加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

有的同志提出,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比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一看法可能有所偏颇。

我们应该记住邓小平所作的如下嘱托: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小平年谱(1975—1997)》,第1324页)1993年9月,邓小平在与其弟邓垦的谈话中满怀忧虑地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人能干,但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同上书,第1364页)关于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明确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按:即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从邓小平大量相关论述来看,其晚年已经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深入思考着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换和表述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重大提法表明,生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变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个完全切合实际的重大表述,也必将对我们今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产生重大影响。

从四项基本原则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邓小平说,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党的领导。有人说,最为重要的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一点来说,这种观点也有其特定的道理。但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却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形态,离开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形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成了空中楼阁。这恰如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必须认识到,四项基本原则每一条都很重要,这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3页)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正如邓小平所说,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

从改革开放实践的现实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按照党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且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但在实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些人往往只记得以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且是以GDP为中心)和改革开放这一基本点,为建设而建设、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以及为招商而招商、为投资而投资,这就带来躺在床上吃祖宗、杀鸡取卵吃未来,环境污染,财富占有与收入分配拉大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正如恩格斯批评伯恩斯坦所说的: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那种认为“经济建设或改革开放就是一切,没有方向之分”的人,所要搞得经济建设或改革开放,其实质却是另外一种方向。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时指出,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起来。飞机这一项还是短板,一定要把大飞机抓上去,这是整个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的体现,牵扯到方方面面,起到一个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三峡工程时表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看了以后非常振奋。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13亿多中国人民要齐心合力、砥砺奋斗,共圆中国梦!2018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齐齐哈尔视察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时,指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现在,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这就旗帜鲜明地倡导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这一精神,在今后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必将结出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硕果。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然要充分利用世界各国方方面面的资源,但是这个立足点,只能放到我们自己长时段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上。

因此,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基本路线,同时全面科学地贯彻基本路线。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得到坚持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才有实现的可靠保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