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取得突出成就,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河北作为农业大省,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思路举措加快建设和美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基础。“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我省农村数量较多,要聚焦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重点领域,加大整治提升力度,全面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
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改善。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整村清脏、治乱、增绿,打造净美家园、清洁乡村、整洁村貌。加强乡村风貌规划引导,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融入,促进乡村外在颜值与内在气质相统一。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乡村网点,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激励手段和引导方式,鼓励乡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动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分类探索生活污水集中治理方式,构建梯度推进分类治理格局。着力推进县域污水管网向城郊村延伸,重点镇管道向中心村覆盖,推动生活污水、厕所粪污一体收集、统一处理。
提升农村改厕治理成效。加快农村防冻、节水卫生洁具推广应用,引导农户厕所改造入院入室。建立健全农村厕所设备维修、粪污清淘、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公厕管护、运行监管“五项机制”,保障卫生厕所改到位、能用好。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基础设施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千万工程”坚持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我省各地农村发展基础不同,要聚焦薄弱环节发力,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增强农村水利设施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实施农村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保障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完善农村防洪工程体系,全面提高农村防汛防涝能力。
提升农村道路交通便捷度。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加强通村公路与村内道路连接,提高县乡村道路通达度。加强农村道路、桥梁、涵洞、隧道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学校、医院、集贸市场等场所交通安全标识设施,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加强农村用电用气安全保障。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一体推进城乡配电网络建设,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用电需求。加强农村燃气调峰储运设施更新改造,保障农村居民用气需求。强化农村电网气网安全隐患排查,保障农村用电用气安全。
增强乡村数字设施支撑能力。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无人化智能快递柜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数商兴农”“数政惠农”。
全力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必然要求。“千万工程”坚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努力打造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我省实际出发,聚焦重点环节,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全面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持续提高农村教育服务质量。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口变化规律,加强农村学龄人口变化研判,持续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和配置。鼓励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持续开展教师支教计划,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持续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合作机制,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乡村。加强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提升农村基层诊疗水平。增强农村现代医疗设备配置,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覆盖。
推动农村养老提质增效。加大养老机构标准化改造力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一批示范养老服务中心,为农村老人提供便捷可及服务。整合利用乡镇卫生院等资源,发展一批疗养服务中心,增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不断推进乡村治理机制创新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千万工程”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持续开展干部常态化驻村帮扶,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把为群众办实事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和吸收农民的意见建议。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真正让基层群众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