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总结先发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发现,新质生产力形成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及在适合的实践路径中发展壮大。
河北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聚焦重点领域,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培引高层次人才,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大力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全国各地正立足各自实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经验。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先发地区深耕新质生产力走在前,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体系中最具先导性、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产业形态,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拥有巨大发展潜力。虽然未来产业处于萌芽阶段,但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起到全局性引领性变革作用。可以说,超前布局和培育未来产业,本质上就是掌控今后产业格局的话语权。当前,全国多地结合各自的科技与产业基础精心布局未来产业,竞相发力创造新动能和重塑区域竞争优势。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多地已率先制定实施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与配套政策举措等。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底座。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通过技术改造完全可以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很多沿海发达地区针对传统产业技术落后、结构单一、产业梯次不健全等问题,通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升级等方式推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催动优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有关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前后对比测算,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建设未来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7%,平均成本降低14%,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5%。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汇聚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发达地区无一例外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发达地区推进科技创新的手段并非千篇一律:有的是从企业发力,政府加强服务,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的以平台为基,将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技平台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不遗余力地予以推动;还有的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障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活力。
培引高层次人才,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通过集聚高层次人才蓄能新质生产力,围绕制度建设、研发投入、培养机制等方面频出大招。例如上海、厦门和苏州等市通过举办未来产业大赛方式,从全球招募硬核项目顶尖人才。杭州出台多个引才文件,完善科研人才差异化评价标准,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通过制度竞争力换人才竞争力。深圳更是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构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并以立法形式在全国首设深圳人才日,仅2023年新引进人才入户15.67万人,新增全职院士7人、总数达98人。
通过梳理总结先发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发现,新质生产力形成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及在适合的实践路径中发展壮大。因此,河北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聚焦重点领域,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培引高层次人才,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大力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第一,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以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河北加强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要顺应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研究前移的新趋势,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完善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系统布局,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快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二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未来空间产业等,建设和引进一批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与载体,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三是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支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发挥行业科技创新责任,重点支持应用转化和共性技术研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四要支持构建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订单式研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共同研发,构建研发与合作的磁力场。
第二,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良性互动。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税收政策、法治保护等手段,促进企业在有前景的领域进行长期投资和创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渠道。政府还应加大科研投入,支持长周期、高风险的科学工程和研究项目;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放宽新产业、新领域的市场准入;加大数据、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经营主体的外部成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建设政企联合研究平台载体,鼓励民营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在新兴技术路线上敢于试错、竞争与合作,进而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第三,要科学统筹三大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各自特点不同,因此发展路径也应各有侧重。针对传统产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升级改造。河北省要紧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机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深化科技赋能,推动钢铁产业发展材料级产品,加快补链延链,推动化工产业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其次,新兴产业是“重要载体”,通过引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新兴产业可以更快催生出新的产业、新的模式和新的动能。对河北来说,应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具有影响力辐射力的产业集群,为催生新质生产力聚力蓄能。最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河北省必须立足实际,结合各地产业基础,注重前瞻部署和梯次培育,重点在雄安新区、石家庄、廊坊、张家口等地布局空天信息、先进算力、鸿蒙欧拉、前沿新材料、基因与细胞、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积极推动未来产业场景应用和迭代示范。
第四,要加快引育高素质人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河北省应加快引育一批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内在发展动力。一是建立人才遴选培育机制。锁定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制定紧缺人才清单,建立重点科研人员全球数据库。通过举办海内外引才专场、高端人才沙龙、创业创新大赛等形式,靶向引进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型、金融型、管理型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二是制定兑现人才政策。针对顶尖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引进及重大平台落地奖励等,提出具体支持政策并贯彻落实。三是建立战略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真正建立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技术负责制,赋予负责人技术决策权和更大的人财物配置权、调整权。对战略科技人才,提供符合市场定价规律的薪酬制度。按照“选人而非选项目”的原则,长周期稳定资助优秀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