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赵乃诗、田翠琴:创新机制与模式 推进河北“无废城市”建设

2023-09-28 09:11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方式。“无废城市”并不是不产生固废,而是旨在最终实现城市固废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无废城市”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主题,是城市环境治理的有力抓手,是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河北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要从省情出发,根据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政策与发展路线图。要加快顶层设计、机制和模式创新,加强“无废城市”的主体建设,尽快形成“无废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

创新“无废城市”顶层设计

“无废城市”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对“无废城市”建设具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创新“无废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无废城市”建设规划是河北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应该将“无废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战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重视降碳与减废协同推进,加强固废综合治理与“双碳”行动方案的深度衔接,建设前端节约资源、中端循环利用与末端资源化再利用的长效机制。

河北省应该将绿色、循环、共享等新发展理念植入城市发展战略, 编制“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发展战略,整合协调“无废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的内容,促进“无废城市”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步制定、同步实施、同步考核,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各地市也应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生态环境状况等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其“无废城市”建设的政策与实施路线图,促进各地市“无废城市”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无废城市”协同共建是提升三地“无废城市”建设质量的必然选择。河北省在谋划“无废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时,要注重与京津的协同共进,积极参与构建京津冀“无废城市”集群。加强京津冀区域间的资源对接与环境治理合作,推动京津冀大宗固废跨区域协同处置利用,构建京津冀共建共生的工业绿色发展生态圈,推动京津冀固废处置设施的共建共享。

创新“无废城市”机制建设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固废系统性管理理念,需要统筹性管理模式和综合性治理体系的创新。“无废城市”建设应强化各级政府的总体统筹领导,构建起跨部门跨领域协同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要建立“无废城市”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制度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评价机制、市场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等。要探索“无废城市”的机制体制创新,提升“无废城市”建设保障能力。

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要明确“无废城市”建设的目标、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无废城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执行落实机制,包括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等法律法规。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政策性文件及有关规划。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统计制度,建立主要类别固体废物管理台账。

完善“无废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无废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与绿色发展、环境治理考核目标体系衔接融合,充分发挥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强化标准的规范支撑作用。“无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经过探索、试点检验、逐步完善,最终引导“无废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无废城市”的专项管理机制。 “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系统工程,不能仅依赖生态环境部门进行监管、执法,需要建立分工明确、协同增效的专项管理机制,明确各类固体废物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强化调度、督导和考核措施,建立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部门、财政部门的信任机制,打破信任壁垒与部门孤岛效应,助推各项“无废”政策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效。

健全“无废城市”的市场体系。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建立信息、技术、金融大力支持的废物利用循环体系。一是建立废物循环利用体系。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合理设计废物回收路径和回收方法,提高废物资源化效率。二是依靠市场机制维护废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探索和优化第三方治理固废模式。三是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健全“无废生活”体系。加强餐厨废弃物源头管理,加强日常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管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推进生活固体垃圾源头减量、精细分类,完善垃圾收运与处置体系。“无废城市”建设要落实到社区,最基础的工作是抓好社区的垃圾分类和固废回收,不要让分类垃圾桶成为“摆设”。

加强“无废城市”的主体建设

“无废城市”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综合性概念,是各方参与主体协同共建共治的结果。“无废城市”建设既需要政府扮演好引领者与“元治理者”角色,引导全社会形成共建共治合力,更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及每位居民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在企业层面,积极落实生产型企业的环保责任延伸制度,促使企业逐渐将绿色和循环理念融入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各环节,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以产品为核心的固废回收利用体系。以促进固废资源化利用为导向重构评价体系,对固废处置企业施行分类减税或者分类补贴,促进优胜劣汰。

在居民层面,鼓励大众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全民参与无疑是核心要素,每个公民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无废城市”建设需要落实到每个居民的实际行动中。通过教育宣传帮助居民培育“无废”意识,让居民作为利益相关者,提高生活中的“无废”意识,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消耗和排放行为,承担更多的个人责任,降低旁观者效应,推动形成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同时,政府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居民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渠道和鼓励政策,如颁布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通过立法规范和引导居民行为,或者设置一定的财务激励与税收减免。

在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力度,构建“无废城市”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以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垃圾分类等为主题,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倡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减少塑料袋使用,拒绝外卖与快递的过度包装,杜绝食物浪费。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培养和提升广大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新媒体等多种途径普及“无废城市”知识,提升全民绿色环保意识和建设“无废城市”意识, 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绿色、循环利用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以绿色消费为引领,通过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抑制攀比消费与奢侈消费,转变消费方式,控制居民生活垃圾排放的增长速度。

[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生态共享共建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23020508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