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工作动态>>《河北社科工作动态》

《社科联合工作简报》2022年第10期(总第34期)

2023-01-10 16:38  

目    录

 

1.数字经济赋能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2.“弘扬石家庄红色文化 助力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 

3.张家口市社科联组织召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调研座谈会 

4.河北师范大学举办第八届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当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 

5.全国“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暨2022年当代外国文学年会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 


数字经济赋能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图片2

8月6日,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联合主办,省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承办的“数字经济赋能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省社科院院党组书记、院长、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到会致辞,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长吴显国作主旨演讲。会议由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彭建强主持。  

康振海在致辞中指出,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正在前所未有地重构经济发展新图景,并呈现创新性高、渗透性强、覆盖性广的特点。此次研讨会是对河北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梳理和回顾,对新时代、新形势下河北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度解析,为加快数字赋能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献计的一次盛会。面对滚滚而来的数字化浪潮,我们应该把握时代赋予的宝贵契机,最大限度释放数字红利,共同为数字经济赋能河北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思路,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学术智慧和学术力量。

与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赋能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重点对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县域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场景创新等问题展开深入学术交流和研讨。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长吴显国建议,要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以数字赋能县域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推动河北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自然建议京津冀三地应大力开展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协同发展,河北首先要做大做强省会石家庄的新经济及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勇坚建议我省要把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抓手,从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省发改委史卫华建议以重大平台示范带动我省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搭建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钢铁、石化、汽车、建材、食品等我省传统优势行业数字化转型;省工信厅孙瑞生建议紧抓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内循环和数字经济市场迅速扩大的发展机遇,以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等,牵引推动我省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田学斌建议充分利用京津数字经济“头雁”效应,发挥河北制造业、农业和文旅产业的特色与优势,壮大数字经济;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总监王玉安建议依托重大建设工程和项目,谋划重大场景创新,驱动河北数字经济生态构建。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省直厅局相关处室以及省社科院院科研组织处、经济学科片、经济论坛杂志社主要负责同志和代表等40余人在主会场参会,北京科技大学师生及省内高校科研人员代表线上参加了会议。

 

“弘扬石家庄红色文化 助力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

 

8月20日,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社科院和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石家庄学院承办的“弘扬石家庄红色文化,助力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石家庄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石家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郭建亭,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石家庄学院党委书记陈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石家庄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市社科联常务副主席于燕红主持开幕式。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薛庆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良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西柏坡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彦坤等4位专家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作大会主旨报告。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上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鸿召、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巧珍等8位专家作了专家报告。来自全国各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研讨会。现场还将薛庆超、朱鸿召、王刚、肖发生、安巧珍、孙宝根等六位专家特聘为“石家庄市红色文化特约研究员”并颁发聘书。

大会致辞中,各位领导专家一致认为石家庄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片红色的沃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石家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郭建亭代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向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石家庄市委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今年以来,深入开展“文化石家庄”主题创作和宣传展示活动,打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组合拳”,增强了市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激发了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的磅礴力量,希望借本次研讨会探讨交流伟大建党精神和石家庄革命历程,打造石家庄城市文化名片,扩大西柏坡、正定等红色文化与石家庄关联度和知晓率,共同为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以创新性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表示,将继续加大校地合作力度,挖掘利用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普及革命精神,助力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石家庄学院党委书记陈亮表示,石家庄学院将以承办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拓宽学术视野,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增强服务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51篇,主要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与西柏坡精神研究;传承红色文化与石家庄教产融合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等三个议题内容,分三组进行了小组研讨和交流发言。

研讨会特别设置了专家访谈内容,围绕石家庄红色文化建设,针对对石家庄红色文化认识、定位,外地关于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做法,对石家庄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建议等方面问题,以线上问卷形式,对来自北京、上海、南京、井冈山、嘉兴等各地专家进行访谈,以期助力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

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石家庄红色文化学术研究和探讨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石家庄红色文化的研究与探讨,对于提升石家庄城市文化品位、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研讨会的成功承办,将进一步增强石家庄学院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拓宽学术视野,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并为石家庄学院的硕士学位申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张家口市社科联组织召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调研座谈会

 

8月11日下午,张家口市社科联组织召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调研座谈会。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市委党校、开放大学等高校科研工作负责人及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市教育学会、市儒学探研学会等相关学会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若彬同志主持。

王若彬简要介绍了市社科联在社科智库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2015年以来,市社科联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河北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省社科联《关于在设区市社科联实施新型智库建设工程的通知》,充分发挥社科界人才和智力优势,在充分总结2013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正式组织开展了社会科学智库建设工作。社科智库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高校、市委党校、开放大学及有关学会的大力支持,并通过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和带领全市社科战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聚焦冬奥会筹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脱贫、“首都两区”建设等重点任务,守正创新、奋发有为,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重大理论成果,在凝聚社科工作合力,打造张家口市社科优质品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王若彬还从研究力量分散、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发挥不够、决策咨询成果的质量水平不高等三方面分析了当前社科智库建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院长贾巨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科研产业处副处长刘晶磊、张家口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祁颖、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陈韶旭、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会海霞等12位参会人员围绕各自单位智库建设情况和下一步智库建设规划进行了交流发言,就提升智库影响力与知名度、打造智库品牌、加强智库人才库建设与人才培养、整合智库资源、发挥智库联盟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王若彬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指出,本次座谈会“含金量”高,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真知灼见,对深入推进张家口新型智库建设,特别是社科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若彬最后强调,各高校和相关学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工作职能,找准参与新型智库体系建设的契合点,“上”联党委、政府的决策机构,“下”联基层智库类研究机构和智库专家,实现决策咨询需求的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精准支持、精准协同,为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张家口篇章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河北师范大学举办第八届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

暨“当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

 

8月13日至14日,第八届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当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本次大会由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河北师范大学主办,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联合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全国6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3名专家学者参加并就大会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会议指出,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当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活的时代价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河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镇,要进一步强化在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不断拓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领域。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科史哲研究所所长刘孝廷教授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赵建军教授,先后分别以“面向第二开端的科技伦理”和“促进绿色发展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为题为大会作主旨报告。

专题报告环节,中共河北省委党校陈春生教授、河北师范大学韩来平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张青卫教授、河北经贸大学王青原教授,以及来自不同单位的多名中青年专家学者向大会作专题报告,主要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系统观、马克思主义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理路、科技史视野下的科技革命、科技伦理治理的未来面向、医学人文教育、模态信念、现代媒体技术与人的主体性、国外医学院校演变模式等内容。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北医科大学边林教授和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执行院长张燕京教授先后主持并作点评。

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充分交流。随后,各分论坛汇报人向大会作了汇报。

大会学术委员会在众多参会论文中,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16篇,大会现场为优秀论文奖获得者进行了颁奖。

 

全国“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

暨2022年当代外国文学年会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

 

8月27至28日,“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暨2022年当代外国文学年会在河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形式召开。

本次会议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世丹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田俊武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荆兴梅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陈世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明明教授、以及来自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共11位知名专家,围绕“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旅行叙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追求”“危机文学叙事范式研究”“新物质主义与‘物转向’的内核演变”等议题做主旨报告。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振峰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河北师范大学和外国语学院的基本情况,对长期关注和支持学校学科人才建设的社会各界专家表示诚挚感谢,并指出,高校外语教师和外国文学科研工作者理应践行“诠释世界、讲述中国”的使命担当,既要通过研究外国文学进一步深化了解文学对象国的国情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推进中外文学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更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用中国智慧、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法为外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中国方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外国语言学科评议组成员,《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致开幕词。他呼吁外语工作者和当代外国文学研究者要关注新文本、新语境,从历史进程中关照文学的发展,注重发挥文学的教诲功能及伦理价值,充分进行跨界研究,以复杂性的思维去看待外国文学及其文化艺术的价值,用锐利的眼光敏感地关照世界文化和外来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坚持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会议共吸引来自国内19个省、4个直辖市和英国利兹、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地34所院校和单位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总计收到327份参会摘要,分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当代外国文艺思潮研究”“中国文学理论与当代外国文学研究”“比较视野中的当代外国文学”,以及当代外国文学的中国书写、疫害书写、老年书写、城乡书写和生态书写研究等16场平行论坛。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37位教师和在读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成果分享。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向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打造中国特色与普遍意义兼具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亟待所有社科研究者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

本次会议是河北师范大学校百廿校庆系列学术庆祝活动之一,其成功召开势必推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一步丰富学科建设内涵,凝练学科特色方向,拓宽“由内向外”发展路径,深入探索跨学科交叉融合;势必推动外国文学研究者进一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关注现实问题,发挥自身语言优势,推进中外文学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