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杨程:引领文艺评论的大众化与经典化方向

2022-03-18 09: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敌后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报纸中的文艺评论作品不仅是忠实反映边区文艺活动情况的一面镜子,而且集革命性、经典性、文艺性、大众性、民族性、通俗性、时效性为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发展的重要文献。《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的文艺评论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主要包括文艺政策评论、文学评论、新闻评论、演出评论、美术评论、音乐评论等。其中《晋察冀日报》的文艺评论作品共计300余篇,60余万字;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文艺评论作品共计70余篇,10余万字。

《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文艺评论紧跟国内国际局势,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导下,根据边区文艺创作实绩和文艺活动实践,将经典化与大众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评风格,对合并后的《人民日报》及其他党报党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晋察冀日报》文艺评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创刊至抗战胜利,主要以《海燕》《晋察冀艺术》《文化界》等文艺性副刊为主阵地,重点是推广抗战文艺,统一思想、提振士气。第二阶段以抗战胜利后张家口办报时期丁玲主编的《副刊》和萧军主编的《鲁迅学刊》等为主阵地,这一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局势稳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文艺评论的创作和发表达到了高峰。特别是一大批知名作家与评论家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晋察冀日报》文艺评论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内涵。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后,其文艺评论作品一直坚持着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为人民服务”的办报方针,弘扬了革命文学的“群众路线”“群众内容”。

《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同属边区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新闻宣传和思想文化战线的喉舌与传声筒,其文艺评论作品在内容与主题上与中共中央的文艺政策、路线保持高度统一,且两份报纸间经常互相转载或刊登相同题材的文评作品,传播党的文艺思想。比如,在1946年11月25日、1946年12月28日两报先后刊登了陆定一的《读了一首诗》,对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涌现出的以《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赏析,肯定了解放区文艺发展的新面貌——“文艺运动突破一重重关,猛晋不已。出来了新的一套,出来一批新的人物”。这两份报纸在推广秧歌剧、反对“客里空”、推介《李有才板话》等文艺运动与文艺作品方面也保持了一致步调。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报刊的文艺评论有其鲜明的特点:推广经典作家作品的大众化,推动群众文艺作品的经典化,将大众化与经典化相结合,引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的新局面、新风格、新气象。《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非常重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根据地军民介绍具有革命性、思想性、民族性的作家作品,树立标杆与旗帜,让经典作家作品走近普通百姓。《晋察冀日报》在1946年设立副刊《鲁迅学刊》,由萧军主编,共出版4期,旨在传承发扬鲁迅精神,其开篇文章即为曼公的《大众的鲁迅与鲁迅的普及》,文章中提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为这个大众服务的方向”,代表了解放区鲁迅研究的基本立场与出发点。在鲁迅逝世九周年时,《晋察冀日报》还特辟专版予以纪念。《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对鲁迅作品的研究与评论文章总计20余篇,是作家评论中数量最多的。对其他有代表性的进步作家,如郭沫若、茅盾、丁玲等,根据地报刊也非常重视,除了介绍他们影响较大的文艺作品外,还刊发了许多由他们撰写的文艺评论,如郭沫若的《走向人民文艺》《谈解放区文艺》,茅盾的《关于〈李有才板话〉》《门外汉的感想》,丁玲的《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谈大众文艺》……从中可以看出根据地报刊在推动文艺大众化与经典化相结合时的宣传策略——让业已成名、有影响力的经典作家推介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新作家和根据地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使其成为新的经典。根据地报刊在打造群众文艺新经典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有意识地组织了对相关作品的讨论。这些作品中不少都成为了日后的红色经典,赵树理与李季等作家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家。

为了让文艺经典深入基层,华北各边区政府大力推广“街头诗”“街头剧”“田庄剧”“秧歌舞”“乡村剧运”等群众文艺运动,号召文艺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关于街头诗》《关于街头剧》《谈谈街头剧》《行动性的墙头》《行动的街头诗与政治底煽动诗》《从“秧歌舞”谈旧形式》《关于“秧歌舞”种种》《论秧歌剧的表演》《农村剧团的旗帜》《田庄演出与开展乡村剧运》等文艺评论,不仅从理论出发阐述了文艺大众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从实践角度论述了大众文艺创作和演出的具体方法、流程、注意事项等,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让许多普通群众主动参与到街头剧、街头诗、田庄剧、秧歌剧的创作中。

以《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报刊的文艺评论,是推动文艺作品经典化与大众化相结合的典范,为后来的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思想文化资源,真正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本文原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