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把增强丨经世致用:历史学栏目的重要导向

2022-02-28 16: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历史学栏目是《河北学刊》重点建设栏目之一。自1981年创刊以来的40年间,历史学栏目名称几经调整和变化,然无论栏目如何变化,用稿思路如何调整,经世致用都是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选稿用稿导向。具体来看,以下三个方面尤为明显。

服务地方关切,着重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河北学刊》创立之初的定位是“立足河北,面向河北”。本着这一宗旨,《河北学刊》开设了众多地方史学栏目,比如1982—1983年设立“地方史志”栏目,1984年设立“燕赵人物志”栏目,1985年第2期设立“古代中山国探考”栏目(后还使用过“古代中山国研究”“古中山国史研究”等名称),1988年第1期开设“中山燕赵文化”栏目(后相继使用过“燕赵中山文化”“燕赵中山文化研究”等名称),1988年第1期开设“河北地方史”栏目等。在未设立地方栏目的刊期(尤其是取消地方栏目设置之后),也刊发了很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章。比如,王子今《秦汉时期赵地社会文化的特色》、张振鹍《试论晚清直隶总督参与外交》、张利民《近代华北港口城镇发展与经济重心的东移》、史金波《历史上华北地区的民族变迁》、王宏斌《清代直隶内外洋划分与天津水师的四度兴废》、肖红松等《陆路港口:清代张家口“港口”功能与草原腹地市场的构建》,以及黎仁凯《张之洞与晚清政治》、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学制的制定》、周积明等《张(之洞)盛(宣怀)关系与晚清政局》、朱文通《李大钊研究中亟须澄清的几个问题》、贾熟村《冯玉祥集团中的河北人及其事功述略》等论及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河北籍人物的研究文章。此外,《河北学刊》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也极为关注,并重点刊发了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内容。同时在精神层面,还重点关注了河北人文精神的大讨论,等等。

瞄准时代关切,关注并参与学界对重大事件的探讨。以时代关切为导向,基于以史鉴今的目的,聚焦历史上有关重大事件,及时关注并策划参与了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

一是以改革开放为大背景,重点关注了改革特色极为鲜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等相关议题研究。如黎仁凯《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关系辨析》、周积明《经世思潮与洋务运动》、王开玺《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刍议》、夏东元《江南制造局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姜铎《洋务运动论争百余年之回顾》、黎仁凯《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董丛林《清末筹备立宪期间统治集团内部的思想分化》、周积明等《晚清新政时期的反地方自治风潮》等。

二是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视域下重点关注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以及辛亥革命史相关议题研究。在抗日战争议题上,1987年第5期设立“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栏目;1995年围绕抗战胜利50周年组织了专题稿件;2015年第3期推出魏宏运、荣维木、李金铮、黄正林《国际视野: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命运悖论和走向》(专题讨论),2017年第3期推出张宪文、吴景平、臧运祜《卢沟桥事变与中国全面抗战研究之推进》(专题讨论)。此外,历史学栏目还刊发了谢忠厚《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知识分子政策》《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创建和特点》,以及岳谦厚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英模运动》、侯杰《长城抗战与二十九军大刀神威再审视》、李金铮等《从五部日记看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主流知识精英之反应》等论文。在辛亥革命议题上,历史学栏目推出了杨天石主持的《重议辛亥革命的性质与特点》(专题讨论),还刊发了郭世佑《关于辛亥人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黎仁凯《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与知识分子》、张海鹏《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历史大踏步前进的重要动力》等论文。

三是在举国上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重点关注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外部形象问题。比如,2015年第4期推出了孙占元、李帆、俞祖华《中华民族近代复兴与认同的路向和选择》(专题讨论),之后还刊发了郑大华《抗战时期“民族复兴节”的设立与纪念》、俞祖华《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中的“国际定位”》《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等论文。又如,历史学栏目刊发了李金铮《以民为本: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等探讨中国共产党早期外部形象问题的系列论文。

聚焦党和国家以及重要人物重大纪念节点,策划选题,展开讨论。《河北学刊》历来注重把握对党和国家而言具有重大意义的时间节点,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诞辰纪念等时间节点,并以学术的方式组织策划专题讨论或专题研究论文,借以实现资政育人之目的。

在重大时间节点方面:围绕新中国成立,1999年开设“世纪的回顾与展望”栏目,以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2019年第4期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研究”栏目,推出宋月红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旨归》(专题讨论)。围绕改革开放,基于汲取历史智慧的角度,2008年先后推出张国刚、宁欣、勾利军、杜文玉《唐代对外开放的回视与审思》(专题讨论),邓小南、葛金芳、张其凡、何忠礼、李华瑞《宋代改革的历史特点及后世影响》(专题讨论),张显清、刘志琴、陈支平、毛佩琦《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专题讨论);2018年则重点开设了“改革开放40年专题研究”栏目。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2011年第4期开设“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栏目;2016年第3期开设“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栏目,推出张静如主持《民生问题与中共早期实践》(专题讨论);2021年则重点开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研究”栏目。

在重要人物诞辰纪念方面,1989年开设“纪念李大钊诞辰100周年”栏目;1993年开设“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栏目;2004年开设“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栏目;2009年李大钊诞辰120周年时推出了朱文通主持《李大钊研究的“回归”与“转型”》(专题讨论);2019年则开设了“纪念李大钊诞辰130周年”栏目。

当然,《河北学刊》重点关注的议题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这里仅仅想要说明的是,无论《河北学刊》历史学栏目名称为何抑或用稿上的地域特色是否鲜明,贯穿其中的“经世致用”这一主线始终清晰可辨。这也凸显了40年来《河北学刊》与时代同行的济世情怀。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学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研究员 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