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李义生:数字物流赋能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

2021-09-15 10: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数字物流是以大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物流组织形态,具有快捷性、高度融合性、创新性和自我成长性等突出特点。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对于促进供应链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精准匹配对接、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数字物流为现代供应链提供强有力的新支撑。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加速调整,各国更加重视本国供应链安全,因此生产网络区域化、本地化趋势更加明显。与之相适应,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求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供应链创新发展,在供给与消费之间形成高效畅通的大循环,要求充分发挥数字物流精准捕捉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引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为构建强大统一的国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要求充分发挥数字物流贯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先导作用,优化生产组织流程,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要求发挥数字物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作用,为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撑能力搭建新载体。

数字物流是引领供应链智能化转型、一体化运作和生态化演进的核心环节。数字物流作为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以太坊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场景,有助于激活大数据发展潜能、壮大科技创新供给、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深化了数字技术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广泛应用,支撑供应链智能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搭建数据要素优化配置的新型载体,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享,能够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信息精准对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一体化运作,有助于集成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大数据,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助于推动制造企业应用精益供应链等管理技术,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制造,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有助于商贸流通企业准确及时传导需求信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加快构建数据共享、新业态引领、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能够倒逼企业从生产制造源头优化供应链流程,推动产业供应链加快向平台供应链、供应链生态圈演进,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多链融合、协同跃升”。

推进数据开放共享是发展数字物流的重要前提。要加强物流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硬件设施共建共用,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物流协同运行体系。要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交换,着力解决物流大数据的“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推动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行业物流信息平台与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共享。要积极推进物流大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发展物流数据服务外包业务,提升物流数据归集分析能力;引导企业推进物流业务流程线上化、数据化,支持企业利用物流大数据优化运营方案。要积极培育物流数据要素市场,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先进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技术,拓展数据增值业务。要强化隐私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健全国家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推广利用区块链等先进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全面提升物流隐私数据可溯源、可监管、可共治能力。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发展数字物流的载体支撑。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构建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新型数字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要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动全自动化码头、智慧化机场、智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构建全国一张网、数据全贯通、标准全对接多式联运体系。要推进干支物流网络智能化升级,构建精准定位服务体系。要推进仓储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仓储企业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是发展数字物流的主要战场。要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利用新型数字技术搭建贯穿生产转配、流通分销、客户服务的一体化运营场景,实现供应链全链条协同运作。要支持物流企业利用消费大数据,培育基于消费预知的体验式、沉浸式、快捷化、服务化终端配送场景。要健全制造业智能物流体系,运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模型,开发面向加工制造企业的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产品,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提升全物流链条的价值创造水平。要围绕农产品冷链领域,积极搭建冷链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平台,推进冷链业务流程各环节数据化。

建立健全政策牵引机制是发展数字物流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数字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发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制定跨区域、跨行业数字物流技术、应用标准,推动国家物流标准与数字技术标准融合对接。要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加大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土地规划、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要实施人才引领战略,依据智慧物流产业发展需要,进行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培养壮大领军人才队伍,探索建立数字物流产学研发展联盟,搭建创新创业新载体。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