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全国社科

谢伏瞻:以重大时代问题研究引领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在《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编委会上的讲话

2021-02-08 09:02   来源:本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谢伏瞻

今天,很高兴来到杂志社,举行《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编委会。刚才,方军同志代表杂志社作了工作汇报,各位编委也谈了很好的意见,请杂志社认真梳理吸收,用以改进工作。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刊、报、网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美好祝愿和亲切问候!

伴随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中国社会科学》已走过41年的历程。41年来,这份杂志已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旗帜,成为展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刊物,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理论学术发展态势的重要窗口,被学界誉为“中国社科第一刊”。这是杂志社几代同志呕心沥血的结果,也是学术界广大专家学者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杂志社全体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骄傲!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我们国家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思考、谋划、推动《中国社会科学》以及我院所有学术期刊的工作,理应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冠军、第一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永恒的。要志存高远,朝着建设世界级名刊名社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坚持讲政治,把握政治大局,把准正确方向

方向是旗帜,也是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特别强调,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中国社会科学》等我院学术期刊是党领导下的重要阵地,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不是什么“自由撰稿人联合体”。特殊的职责任务决定了,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政治方向前进。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准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明确提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多学科多维度、系统深入地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原创性贡献,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书写研究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经典,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是新时代我国理论界的重大历史责任。《中国社会科学》等我院学术期刊要紧紧围绕这一首要政治任务和理论任务,精心组织刊发一批有分量、有理论深度和学理厚度的文章,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学术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走向深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许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节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敏感。我院各期刊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坚持正面宣传和敢于“亮剑”相结合,既要大力宣传阐释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又要旗帜鲜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观点,坚决抵制歪曲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要强化对各类平台和出版阵地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监管,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要围绕重大事件时间节点做好宣传引导,准确阐释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决不能出现与党中央精神不一致的言论,决不能为错误思潮提供传播阵地。

二、坚持问题导向,心系“国之大者”,推进“三大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所谓“国之大者”,就是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期刊编辑的要求。

心系“国之大者”,关注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中央关心、强调的战略和政策问题,聚焦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选题策划。最近,杂志社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提出11项跨学科重点选题并公开发布,这种做法就很好,有助于引导学术界思考和讨论。确实,刊物不是单纯的论文汇编,更不是“拼盘”,必须有自己的立场、导向和风格。优秀的刊物不仅要发表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选题策划,引领学术发展,推动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我们要认真总结“三大体系”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同时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和三次致我院贺信精神,查找短板和弱项,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出顶尖成果、拔尖人才,扎扎实实推进“三大体系”建设。

作为推出顶尖成果、拔尖人才的重要平台,《中国社会科学》等我院学术期刊要围绕“三大体系”建设这个中心设置好议题,引导理论学术界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深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原创性、思想穿透力的标志性成果,着力发现培育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学风文风俱佳的中青年优秀作者;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学术界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坚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勇于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日益走近世界学术舞台的中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坚持质量为本,精品为要,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和影响力

我曾说过,学术刊物、学术出版,是新学科、新理论、新范畴、新概念、新话语诞生的“助产士”和“摇篮”。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接续奋斗,我院创办了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水平最高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群,在繁荣学术研究、引领学术潮流、培育人才队伍、促进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一些期刊的质量有所下滑,也有个别期刊存在学风不正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巩固优势、提升特色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提高我院学术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办成国内顶尖、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名刊大刊,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办刊工作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质量是刊物的生命。《中国社会科学》等我院学术期刊要成为世界级名刊大刊,首先要持续在提高刊物质量上下大功夫,坚持质量为本,精品为要。“冠军”刊物,就要发表“冠军”作品。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鼓励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创新,倡导学风严谨和文风朴实,提倡互相尊重的自由讨论;要坚持严谨、厚重、原创、前沿的办刊风格,既重名家名作,又重新人新作,唯质量、水平而取舍稿件;要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主动策划,创新方式,打造平台,形成品牌,不断推出具有原创性、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让更多有理论有才华有建树的优秀人才通过刊物不断涌现出来,以高质量的成果立刊,以高水平的作者护刊;要着力提高刊物的思想力、引领力和影响力,让世界通过刊物了解“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杂志社提出举办“好文章”年度评选、“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设想不错,希望切实评好办好,评出顶尖成果,办成高端学术品牌。

办好一个刊物,制度是保障。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确保院属各期刊质量,必须健全并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交叉审稿、匿名审稿、审稿回避等编辑制度。要敬畏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强化制度权威。只有严格遵守制度,坚持制度大于天,从根本上杜绝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才能确保稿件刊发的严肃性、公正性和高水准。

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办好刊物的关键。学术期刊编辑有别于其他通俗类刊物的编辑,要求有专业学识和理论水平,要具备学习研究能力、稿件解读能力、编辑加工能力、与作者对话能力、学术动态敏感性和把握能力等多种能力。要坚持编研结合,在选题策划、学术活动组织、学术研究、与作者对话、稿件编辑等各个环节,培养、提升编辑的专业素养。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水平高、作风好的学者型编辑队伍。要加强编辑队伍的道德修养和个人自律,对于政治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编辑人员要提拔重用,对于以稿谋私、行为不端的编辑人员,一经发现必须调离并依纪处理。要着力营造事业为上、刊物为本、崇尚精品、追求卓越的办刊风气,为把《中国社会科学》等我院期刊办成国内顶尖、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名刊大刊提供制度和人才保障。

四、坚持创新发展,以数字化作为新动能,实现媒体融合发展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日益交汇融合。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者,学术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学术期刊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数字化作为期刊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媒体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数字化研究。当前,越来越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运用大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体现了学术研究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学术期刊具有导向性,期刊提倡、推进数字化研究,向学术界传递重要信号,就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二是推进数字化传播。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推进数字化传播是传播手段的一场革命。要把数字化传播与学术组织、学术生产、学术推广相结合,满足学者的研究需求,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协同推进。

三是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通过数字化平台,在期刊编辑出版方式上实现了变革。未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还要向纵深发展,不仅要建设好自己小家庭的数字化平台,还要建设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大家庭的数字化平台;要更好地运用大数据这个工具,实现编辑出版的精准化、精品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目的,突出数字化平台的基础性、服务性和公益性。

我今天提出建设世界级名刊名社的目标,不仅仅是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期望,也是对我院其他学术期刊的期许。上周,我院刚开了2021年度工作会议,总结了我院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的成就,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部署了2021年重点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强化国家队意识,提升国家队能力,凝聚国家队人才,推出国家队成果,展现国家队水平,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我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家队,国家队就要有国家队的样子,就要有国家队的担当和作为,其水平和影响力就要同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的地位和作用相匹配,就要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相契合。

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同志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秉持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办刊办社宗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世界级名刊名社,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