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赵砚文:深化京津冀人才交流与合作

2020-07-27 11:13   来源:本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智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旨在打破区域人才发展的制度性障碍,通过跨区域人才政策创新、项目合作等方式,形成区域共同人才市场和人才发展平台,促进互为所用、融合提升、实现多赢。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人才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三省市将面临更多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深层次问题。建立协调衔接的区域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打破阻碍人才跨区域流动的不合理壁垒,引导人才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优化配置,是三省市面临的共同任务。

深化人才交流合作

全面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精神,根据三省市功能定位,秉持创新理念,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在体制机制、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科学布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框架下,优化人才交流合作生态。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共享机制,加快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进程。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人才标准统一、信息共享,推进评价结果互认,实现区域内人才资源共享。建立三省市人才共享网络、高端人才需求数据库,实现人才资源与用人主体的精准对接,促进区域内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二是整合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协调衔接的区域人才流动政策体系。京津冀要尽快形成既具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又具有显著区域特色的人才服务综合配套体系,消除区域内人才流动障碍,对户籍、住房、税收、社保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进行整合,更好推动三地产业跨区域协同、人才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坚持用协同发展的宏伟战略集聚人才,以优质服务吸引人才,以良好环境感召人才,以合理待遇激励人才,使区域内人才交流合作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实现互为所用、融合提升、共促发展。

拓宽人才交流合作领域

依据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提出的可行性思路,结合区位特色,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使人才交流合作领域不断向纵深推进。

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和河北省廊坊市毗邻区域应重点加强高端商务、文化、健康服务等领域的人才交流合作。南部功能拓展区应重点加强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人才交流合作。中部核心功能区应重点加强航空、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临空高技术等领域的人才交流合作。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应重点加强能源管理、节能减碳咨询和技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休闲等方面的人才交流合作。东部滨海发展区应重点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航运和海洋产业等方面的人才交流合作。

同时,三地要大力推进雄安新区人才、冬奥人才、沿海临港产业人才、临空经济人才集聚和项目对接,密切交流协作,推动政策互通、平台共建和智力共享。

创新人才交流合作载体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关于北京创新创造、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提升的错位发展布局,依托各自优势,坚持互利共赢,共建区域人才发展事业平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衔接。

一是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推进“产才融合”。产业集聚是人才实现自身抱负的有效载体,京津应发挥两地人才资源密集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特色产业集聚一批人才资源。河北应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整合产业园区资源,承接一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以产业转移带动人才流动,引导人才在区域合理布局。

二是推动京津冀实现跨区域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转化应用。将京津人才集聚的优势与河北省综合区域优势相结合,打造创新研发、项目孵化、技术转移、支撑服务“四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三是发挥中关村创新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创新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的载体和布局。中关村联合河北、天津相继建立了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园区。应继续深入推进三地联合科技研发转化的应用,加速高端人才集聚和跨区创新创业,实现京津冀人才共用、成果共享、互利共赢。

为人才交流合作提供服务

提升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需要政府、用人主体、中介组织及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在人才规划、引进、培养、评价、协调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一是政府和用人主体要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政府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三地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干部人才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在政策衔接和人才资源共享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要继续加强政府部门间常态化的联系和沟通,营造有利于区域人才交流合作的良好政策环境。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做好部门间的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为人才交流合作提供服务和组织保障。

二是积极培育各类社会力量提供服务。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行业协会,在人才推荐、测评、招聘、培训等方面,要为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同时,引导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等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人才流动配置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

三是搭建京津冀人才大数据平台。以此平台解决当前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信息不对称、资源闲置浪费、政策机制对接不畅等问题,实现三地资源信息共享。不断完善跨区域人才服务网络,努力形成三地工作体系相互对接、资源市场相互贯通、发展平台相互支撑新局面,为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赵砚文)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