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王艳霞: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2020-07-27 11:12   来源:本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必然要求,是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当前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依然面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严峻挑战,人才匮乏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引导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不断完善人才管理政策,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提供制度保障。

以人才专项推动人才向其流动

我国人才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导致艰苦边远地区及基层一线人才生态恶化。因此,应该通过政府引导、区域统筹、实施各类人才支持计划等形式,组织选派各类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扭转人才分布失衡的局面,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及基层一线流动。

聚焦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的人才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每年选派大批优秀急需紧缺人才,到“三区”工作或提供服务,重点组织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加快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促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聚焦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组织大批专家深入农村、社区、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以多种形式开展服务活动,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带动技术、智力、管理、信息等要素流向基层,提高专家资源对推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率和贡献率。

聚焦大学生就业创业,通过“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技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锻炼,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聚焦各类服务基层的大学毕业生的成长成才,通过能力素质培育、岗位锻炼成才、职业发展支持、基层成长环境营造、基层成长服务体系建设等全链条的扶持措施,培养一支高素质基层人才队伍,实现基层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融合互动。

以招聘倾斜拉动人才向其聚集

基层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才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人才综合发展环境相对落后,导致人才招不来、留不住。招聘倾斜政策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是降低招录门槛。鉴于基层地区教育基础薄弱、人才学历水平相对较低、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人才供给存在巨大缺口,人才招聘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限制,降低专业要求,以扩大选人范围,实现岗位需求与人才供给相适应。

二是改变招聘方式。着眼于破解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难、留人难的固有难题,采用定向招考方式,增加本地人才的招聘比例。采用单独招考、直接考察等方式,招聘基层事业单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编外人员。采用特设基层高级岗位,直接聘用高学历急需紧缺人才。对放宽条件招聘的人员约定最低服务期限,并明确违约责任和相关要求,保持基层人才队伍的稳定。

三是树立基层导向。为增加基层一线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人才选拔任用中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刚性条件,并规定在干部交流重用、职级晋升时,同等条件下基层干部优先。县级领导班子选拔时,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的干部要占一定比例。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时,基层人才要占一定比例。通过选人用人导向,引导人才服务基层一线。

以干部交流促进人才向其下沉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贫困村。东西部应围绕精准扶贫协同发力,不断创新干部人才交流方式。

一是在以往省级层面互派干部挂职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东部发达省市和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县与县干部挂职精准对接,探索乡镇、行政村之间干部结对帮扶,增加精准对口帮扶双方互派挂职干部数量,拓宽对口帮扶双方互派专业技术人才范围。广泛开展人才交流,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

二是着眼于提升基层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精选互派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各领域专业技术骨干,开展常态化、互助化、专业化交流学习,把先进理念、人才、技术、信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贫困地区和基层。依托东西部地区优质干部人才资源,加强对贫困地区基层一线干部、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为基层一线培养出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以待遇优势吸引人才前往发展

提高人才待遇是增强人才吸引力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大幅度提升人才工作生活待遇,可极大地扭转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引才难、留才难的局面。

一是创新基层收入分配机制。在落实基层人才原有待遇的基础上,持续增加基层人才工作补贴、津贴种类,提高补贴、津贴标准,并优先保障足额兑现。在确保基层科技人才科研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分配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

二是完善基层人才评价机制。打破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在基层人才职称评聘导向上,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向聘任”,并设定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发展。在评价标准上,立足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指标权重。优化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发挥好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引导人才自愿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 王艳霞)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