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张亚宁:健全完善人才流动市场机制

2020-07-27 11:09   来源:本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随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在人才流动中的决定性作用愈加凸显。由于地区、城乡间的体制藩篱仍然存在,制度原因造成的人才收入与人才价值有所偏离、人才供给与需求时有错位,用人主体自主权尚未得到全面落实,人才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信息灵敏、效率较高、激励有效、调节灵活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流动市场机制,激发人才市场活力,实现人才流动效用最大化。

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从整体上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市场“潜能”充分发挥。

一是全面贯彻实施《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通过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培育和建设,对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统一规范,促进人力资源市场有序竞争,对人力资源市场主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构建起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的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机制。

二是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统一人力资源市场运行规则。消除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人才自由流动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人力资源市场行为。加快构建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有序推进地方立法工作,规范实施人力资源市场许可,推动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

三是持续深化政府人才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二者各司其职,使政府的职能转向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将公共服务机构经费纳入政府预算,落实公共服务项目和免费服务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创新经营性服务机构管理方式,促进其规范有序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重点推动国家级人才市场建设。面向全球人才,建设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市场,为国家重点行业发展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使专业人才在市场中进行合理流动、配置、使用。同时,在资金、政策、税收、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等国家级人才市场。打破地域限制,提供跨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促进统一的人才市场形成。

完善人才市场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必须着力完善人才市场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在人才市场供求机制方面,深化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建立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与人才的供求匹配机制,矫正人才要素配置扭曲,促进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加强对人才需求的针对性研究、科学性预测和系统性把握,建立需求预测机制,定期编制和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充分保护人才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权利,建立大人才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需求信息进行人才对口培养培训,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在人才市场价格机制方面,健全合理体现人才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运用市场价格机制激励、服务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科学界定人才市场价格构成要素。鼓励用人单位间通过协商对人才流动中的前期培养进行补偿,并按工作年限、薪酬标准、培养投入等确定补偿范围和标准,促进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按贡献率参与分配,实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通过税收、补贴等收入调节方式,不断完善人才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引导人才顺畅有序流动。

在人才市场竞争机制方面,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人力资源要素、人才间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招人用人制度,破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制度藩篱。改进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品德、能力、业绩等人才评价导向,克服“四唯”倾向,客观公正、科学分类评价人才,进一步促进公平竞争机制形成。

全面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

对人才的多元需求,要求使用人主体拥有相应的用人自主权,才能更好发挥其主导作用。这就需要积极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消除对用人主体不当干预,为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

建立聘用人员市场化流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人才优化配置。通过事业单位自主设置招聘方案、岗位条件、信息发布渠道等,面向社会引进所需人才,充实人才队伍。通过自主制定人才自愿离职、待命停职、提前退休、末位淘汰等退出制度,使不适合本单位组织战略或流程的人才直接或间接退出,优化人才结构。

拓宽事业单位人才聘用形式,设立流动岗位和特设岗位,采用兼职兼薪、柔性流动等方式,引进对口人才。由事业单位自主制定、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在岗、离岗创新创业办法,使技术人员通过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离岗创业等方式,在企事业单位间顺畅合理流动。

畅通现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经过内部长期系统化、职业化、专业化培养,将经营管理者的身份转换为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打破国企经营者的行政化任用,采用多元化人才引进途径和渠道市场化招聘职业经理人。实现经营管理人才引进的市场化、契约化,切实增加经理层中职业经理人比例。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 张亚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