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向回:文艺沃土 人才摇篮

2020-07-06 08:53   来源:本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红色革命文献的优秀代表,为我党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的思想宣传、文艺传播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文艺发展进程中具有开创意义。

中国红色文艺的缩影

《晋察冀日报》记录边区的革命文艺活动,刊发大量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集思想性、文艺性、大众性、革命性于一体的文艺作品,全面展示了晋察冀文艺创作的辉煌成就,是晋察冀文艺研究重要的原始文献。据不完全统计,该报共刊发各类文学作品3000余篇,其中诗歌430余首、小说180余篇、戏剧13篇,翻译作品百余篇,散文、报告文学2000余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特别是孙犁《爹娘留下琴和箫》《丈夫》、仓夷《纪念连》、康濯《平静的初春》、蔡其娇《雁翎队》、田间《如果敌人不投降——就消灭他》等,最后都成了作家的代表作。它们既接续了五四启蒙运动精神,又发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街头剧、活报剧、街头诗、墙头小说等革命文艺形式,强调文艺的社会政治功能,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典范,代表了整风运动后文学发展的新范式,为此后解放区文艺引领了方向,夯实了基础。同时,出于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舆论宣传需要,该报还大量刊登歌曲、版画、漫画等艺术作品,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军军歌》,美术作品《没有土地的人们》等,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

根据地建立以后,延安文艺工作团、西战团、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和文工团、华北人民文工团等专业文艺团队先后抵达晋察冀,开展乡艺与艺教工作;一些平、津的青年学生也纷纷来到边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运动,迅速充实了晋察冀的革命文艺队伍。一些地方剧社、宣传队和文艺团体纷纷建立,边区的戏剧、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曲艺、出版发行、艺术教育等革命文艺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

《晋察冀日报》既是当时新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也是新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与渠道。它记录了当时边区丰富多彩的革命文艺活动,见证了边区新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谱写了晋察冀革命文艺史上的光辉一页。而作为党的喉舌,它又通过大量社论、评论,把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理论界的各种文艺论争及时传播给读者,见证了我党文艺政策的实施与调整,是研究我党文艺政策的重要文献。

《晋察冀日报》见证了燕赵大地抗击日寇的烽火狼烟,记录了燕赵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鲜活的文字,既是后来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亦是众多河北红色经典历史背景的真实记录。小英雄二小事迹经该报报道后,方冰、劫夫据之创作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地雷战英雄李勇事迹曾被该报连续报道,影响广泛。后来,邵子南即根据李勇事迹创作短篇小说《李勇大摆地雷阵》,成了他的代表作。

最典型的还是徐光耀,他在革命战争年代还只是一个爱好文艺创作的小青年,不仅有看《晋察冀日报》的习惯,还喜欢剪报以积累写作素材。其塑造的最为经典的人物形象“小兵张嘎”,即融入了魏巍《燕嘎子》、宫洁民《威震水乡的雁翎队》等通讯中的人物事迹。特别是《威震水乡的雁翎队》一文,很受徐光耀重视,故1949年他还专门两次约宫洁民采访雁翎队队长赵波,积累创作素材。可以说,《晋察冀日报》不只是河北文艺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是河北红色经典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文化人才的摇篮

《晋察冀日报》作为当时边区文化建设主阵地,不仅团结了大批作家、艺术家,也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十余年间进出该报的1400余名老报人,在血与火的历练中不断成长,新中国成立后分赴各地,在新闻出版、思想宣传、高等教育、文化理论、文学艺术、学术研究等各大战线殚精竭虑,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闻出版领域。如《解放军报》《文汇报》《工人日报》《文化报》《中国老年报》《时代青年》《八一杂志》等主要报刊杂志,北京、天津、广西、内蒙古、湖北、安徽、山西等省级党报,哈尔滨、石家庄等市级党报,以及北京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盲人出版社、外文出版社、邮电出版社、水电出版社等各类出版机构,都有该报老报人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很多还是这些机构的主要创始人,可见该报在新中国新闻出版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文学艺术领域。田间、孙犁、魏巍、王剑清、李肖白、丁玲、萧军、萧殷等,都曾先后在该报做过记者或编辑;马加、陈明、杨沫、杨朔、康濯、栗曼晴、王炜、马寒冰等,也都曾以记者或特约记者身份给报纸写过文章。其中,丁玲、马加、康濯、魏巍、孙犁、钱丹辉、萧殷等人不仅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还曾在各级作协或文联担任领导职务,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艺术领域,书法家舒同、导演杨洁、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蔡若虹、中国文艺广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柳荫,以及领导创办《小喇叭》《小叮当》《星星火炬》等少儿广播节目的郑佳、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等重大活动摄影采访工作并三赴抗美援朝前线摄影采访的吴群等,也都是该报老报人。

此外,知名学者冯兰瑞、秋浦等,也都曾在《晋察冀日报》战斗过。可以说,《晋察冀日报》为构建新中国文化蓝图培养了人才,积蓄了力量,是新中国文化人才的摇篮。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