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成果发布

张川平:来自异域的抗敌呼声——外国文学研究

2020-07-06 08:52   来源:本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友人的极大关注和支持。很多人不畏艰险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或亲赴前线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或撰写翔实的战地报道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这些来自异域的抗敌呼声成为《晋察冀日报》抗战大合唱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声部,它也是沟通中国抗战洪流汇入世界反法西斯大潮的重要渠道。

据统计,十余年间,《晋察冀日报》发表、译介外籍作者的文章或转载转译外国媒体的报道共计100多篇,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通讯消息等多种形式,作者来自苏联、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加拿大、荷兰等不同国家,以苏联居多。这些文章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观点鲜明犀利,风格庄重凝练,为战时条件简陋的报纸增添了几许令人耳目一新的色彩。《晋察冀日报》借此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打开了一个观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实时进程的窗口。同时,也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提供身临其境的鲜活报道,成为团结世界范围内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战斗的舆论纽带。

在这些文章中,国际友人发表的关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等实地观感的报告是一大亮点。作者以亲切平实的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特别穿插了与中国军民交谈交往、守望相助、共同战斗的细节,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中国的抗战生活,字里行间回荡着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比如,井上晴雄的《我的感想》,Sheridan的《我在晋察冀边区的观感》,班威廉的《我怎样来到边区》《边区第一届参议会观感》,罗·布士讲述、鲍威斯记录的《我从中国解放区回来》,爱泼斯坦的《我看到的陕甘宁边区》,林迈可的《晋察冀印象记》,斯坦因的《中国解放区的家庭生活》,布朗斯基的《“我在八路军的有力庇护下了!”》,密凯尔·开昂的《我看到了真正的中国》,等等。从这些题目中,即可看出作者亲力亲为、求真务实的写作风格。他们向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伟业蕴藏着巨大潜力,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不可动摇!这也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者。

一些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访问记和印象记,充分写出了被访对象的独特个性、爱国情怀及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爱泼斯坦的《这就是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斯坦因的《八千六百万人民随着他的道路前进》《聂荣臻将军》《中国化的共产主义者》,白蒂·葛兰恒的《访陈毅将军》,纽约时报记者的通讯报道《延安群像》等文章,使读者领略到他们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仰、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卓越高效的领导艺术、独具光彩的人格魅力。这也是中国抗战事业得道多助、走向全面胜利的重要保障。

《晋察冀日报》特别关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进展情况,编译了很多文学作品和时事报道,从中可以及时掌握世界大战力量对比变化的信息,总结借鉴苏联反侵略战争的具体经验。爱伦堡的《希特勒所最怕的是他的敌人们的团结》《作家的呼声》,加里宁《胜利是属于我们的》,莫斯科广播的《希特勒已成秋天的枯叶》,塔斯社通讯《活跃在德占领区的苏联游击队》《苏联敌后游击队点滴》等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另外,对苏联人民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也是编译的一个着重点,一些文章令人印象深刻。诸如莫斯科广播的《捍卫苏维埃国土的红色英雄们》《苏联人民及红军的伟大的英勇精神》《宁死不屈》《我们建设了就要保卫它》《苏联英雄阿拉金兹的荣耀》《穿军服的姑娘》,苏联儿童集体创作的《伊加尔卡的孩子们》,维西尼斯基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真理报的《纪念雷斯科娃少校的殉职》,V.柯支夫尼可夫的《战争中辛苦的人》,等等。通过这些译介,一个个苏联英雄形象、英雄群体活灵活现地站在读者面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异国英雄的精神品格激励着中国军民磨练斗争意志,增强民族韧性,焕发昂扬斗志,汲取无穷力量,为打赢抗战这场持久战战斗到底。

不少日本作者也在《晋察冀日报》发出反战呼声,池田静子的《走向光明之路》,写到齐藤和西川两个日本士兵对所参与的侵略战争备感绝望、深恶痛绝,向八路军投诚。“他们在八路军里,接受了国际主义者的阶级友爱的慰藉,接受了恳切而又真挚的欢迎与待遇。”他们加入“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从此走向光明之路。小岛金之助的《岩崎一等兵的新生》的主人公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反战的道路,像这样挣脱军国主义的束缚,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对侵略者反戈一击的日本兵不在少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9月1日,《晋察冀日报》发表了冈野进的《告日本国民书》。这篇万余字的长文,痛快淋漓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以及给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号召日本国民奋起反抗,为“建立和平自由的日本”,为“世界反侵略统一战线”的胜利而不懈斗争。这些文章的发表,印证了侵略者内部的不断分化及其力量的迅速削弱,使读者更加看清了法西斯反动腐朽的本质和注定灭亡的下场。

回首抗战的峥嵘岁月,《晋察冀日报》留下了太多珍贵的记录,上述来自异域的抗敌呼声,早已汇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呐喊,这历史的强音,穿越时空,久久回响,至今激荡着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灵。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现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