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中心组通讯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通讯2020年第10期

2020-06-09 09:31   来源:本站

●市委书记论坛

重才 引才 用才 爱才 为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中共张家口市委书记 回建 2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魏四海 祁刚利 曹海霞 4

●县委书记论坛

党建引领高质量脱贫

………………………………………………中共阜平县委书记 刘靖 8

经验交流

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与振兴的协同探索——赴河北省阳原县曲长城村调研报告…………………………………………………………徐恒杰等 12

重才 引才 用才 爱才 为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中共张家口市委书记 回建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河北省张家口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视察张家口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打造重才、引才、用才、爱才的政策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强市、换道超车的新路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强化重才意识,树立求才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只有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从心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可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我们坚持把打造一支优秀人才队伍作为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的基础工程和动力支撑,在全市构建党委领导、协调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各级党委统揽全局作用,市县两级成立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和行动计划,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机构,形成健全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二是强化县区委书记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党组书记“第一责任”、组织部门“直接责任”,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三是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县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市管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人才工作实行全覆盖考核,形成人才工作同频共振的合力。

改进引才模式,提升聚才实效。只有实行开放的人才引进模式,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了解决好引得进、留得住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加快人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细化操作规则,实施专项人才引进计划,开创引才聚才新局面。一是实施柔性引才,对接北京“人才库”,通过项目合作、技术顾问、挂职交流等方式,推动京张两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二是健全市场机制,为全市深度融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市场化水平搭建广阔平台。三是做强项目载体,重点依托筹办冬奥会、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机遇,确定冰雪经济、新型能源、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七大主导产业,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促发展。

创新用才管理,激发人才活力。人才活力足不足、动能强不强、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关键在于体制机制适应不适应。为了用好用活人才, 我们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一是提高人才配置效能,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支持市属院校自主设计招聘硕博人才评审方式,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即来即批、即批即落,实现用当适任、用当其才。二是强化人才鼓励支持,通过项目补助、平台资助、人才奖励等方式,为人才落实支持资金,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在全市推行绩效考核,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人才提供舞台。

完善爱才服务,营造惜才氛围。只有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其安心创新创业,激发其创新活力。我们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深度、升华服务温度,打造全方位、立体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密切常态化联系,市、县级干部联系各类人才,市、县人才服务机构直接联系人才和人才创办的企业,定期开展“点对点”“面对面”联络服务,帮助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开展周到服务,推行“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在全市15个部门开辟33个服务窗口,设置服务专员,提供工商税务等服务。同时,注重解决人才的生活问题,让各类人才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发展。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魏四海 祁刚利 曹海霞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常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是确保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战略之举。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是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 逻辑的战略安排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实践智慧。中国共产党从一个仅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历经千难万险始终坚如磐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饱经风霜不改本色,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执着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一以贯之体现在党的全部奋斗中,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引领共产党人为实现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是奋斗新时代的现实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接续奋斗。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抓住关键、找准着力点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制度的基本内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抓住关键、找准着力点。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持把党章作为制度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要通过完善制度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做到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勇担使命。

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固本培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就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根基。

坚持用人民立场匡正初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要从思想层面、体制机制层面把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立得更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坚持在守正创新中锤炼初心。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初心和使命不断奋斗的历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不断开拓新局面。要不断认识和把握规律,以新的理念、思路、办法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推动各方面事业更好发展。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关键要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制度落 实落地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全党必须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落实落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运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

一手抓制度建立健全,一手抓落实落地。建章立制,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小而碎,不能“牛栏关猫”也不能过于繁琐,要把落实党中央要求、满足实践需要、符合基层期盼统一起来,为制度的执行落实奠定良好基础。要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健全党性教育长效机制,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健全干部责任长效机制,发挥“头雁”效应;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提高执政能力;健全激励担当长效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健全整改落实长效机制,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实际效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得到很好贯彻执行,才能把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实际效能。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着力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提高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回应人民期待上下功夫;在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上下功夫,切实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推动全体党员切实践行初心使命,我们党就一定能永葆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党建引领高质量脱贫

中共阜平县委书记 刘靖

近年来,阜平县全县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脱贫任务目标,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以“三个走出去”(党员走到群众中去、党员走到产业中去、党员走到急难险重任务中去)、“三个领进来”(把群众领到党建阵地中来、把群众领到致富产业中来、把群众领到党组织中来)为抓手,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全县164个贫困村、29505户87187 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由54.4%下降到0.45%。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00元,增幅持续保持在15%左右。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12年的44.4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2.21亿元。全县富民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脱贫攻坚“主心骨”

阜平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坚决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建强脱贫攻坚指挥部,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将全县划分为8个片区,实行常委负责制。乡镇干部包联本辖区所有贫困村,村干部分组包联贫困户。落实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度,一线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推动责任、政策、工作落地见效。建立例会制度,坚持扶贫工作每周一调度,每月举办一次乡镇党委书记“擂台赛”。建强基层政治堡垒。树立一线选人用人导向,夯实乡镇中坚力量。高质量完成209个行政村“两委”换届,实现村班子结构优化。特别是通过挖掘村内人才、引进外出人才等有效途径,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打造过硬驻村干部队伍。在省市派出62个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 持续精准选派147个县直驻村工作队,实现209个行政村帮扶全覆盖。省市县209名第一书记吃住在村,传经送宝,帮助村干部强理论、扩思路、提技能、谋发展,落实扶贫政策,解决群众困难。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了,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越来越坚实,干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群众脱贫致富有了“主心骨”和“领头羊”。

创新党建举措,下好扶贫脱贫“一盘棋”

阜平县创新思路举措,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三个走出去,三个领进来”行动,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让党员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领到党建阵地中来。坚持“扶贫先扶志”,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推介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倡导勤劳光荣、懒贫可耻的价值导向和社会风尚,引导贫困群众远离等、靠、要思想,激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联合制定了村规民约,将讲诚信、孝敬老人、不等不靠脱贫光荣、移风易俗等内容细化量化;设立了孝老爱亲榜、志气榜, 定期评选,张榜公布。目前全县已有近5000名年轻人回乡创业,其中骆驼湾村就有80多名年轻人回村,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承包香菇大棚,有的卖起了农副产品,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

让党员走到产业中去,把群众领到产业中来。阜平县紧紧牵牢产业扶贫“牛鼻子”,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药材、规模养殖、家庭手工业、生态旅游6大产业,形成“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扶贫产业体系。产业发展中,不断强化党组织的责任担当意识,把党组织建在生产链上、合作社里、生产小组上,发挥好党组织攻隘口、闯险滩的关键作用,致富带头人、党员干部一个一个站出来,率先包大棚,率先办贷款,率先学技术,实现了党员带头干、领着干到贫困群众自己干,稳定增收脱贫。目前,全县食用菌年产值达到4.5亿元,覆盖带动1万余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7万元。《阜平香菇:“老乡菇”圆老乡梦》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评选的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各类林果种植总面积发展到33万亩,带动9459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9000元左右。打造天生桥、云花溪谷等精品景区,重点发展了骆驼湾、顾家台、平石头、花山等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全国旅游扶贫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在骆驼湾村召开,骆驼湾村获评“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让党员走到急难险重任务中去,把群众领到党组织中来。全面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党员一句话承诺”“1+10”党员联系户、党员志愿服务等制度,广泛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主题实践活动,实行共产党员户亮牌、共产党员亮身份,

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能挑重担、敢啃“硬骨头”的作用,引导党员在“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上体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贫困群众普遍存在“安土重迁”思想,为全面落实好政策,党员带头签订协议,带头搬迁,深入做好群众发动工作。目前4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全部建成投用,17714户53748人(其中贫困人口31850人)迁入新居,同步实施两区同建,安置区周边共建设218个各类产业园区基地,建成29个就业创业服务站。国家发改委将阜平易地扶贫搬迁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兜底保障政策落实上,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两免一补”“三免一助”救助。依托“梦翔汽车培训基地” 累计有1935名学生到车企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5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建档立卡人口医保参保率和资助率均达到100%,医疗“三重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抓好党建载体,以党建示范带动脱贫攻坚全面提升

完成龙泉关镇、城南庄镇两个红色区域13个示范点打造,强化了综合服务站服务功能,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让党建阵地成为党员群众展现风采的平台。创新“5+N”(“5”:缴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奏唱国歌、诵读党章、学习党规党史,“N”:结合实际自选服务群众动作)模式党员活动日,让党建活动成为党员群众互相联系的纽带。谋划开展了“三大工程”:领头羊工程、白点村清零工程、搬迁村党组织全覆盖工程,让党建工作成为团结、发动、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

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与振兴的协同探索

——赴河北省阳原县曲长城村调研报告

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镇曲长城村,曾经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河北省最大的深度贫困村,水差地贫、房破貌乱、业弱人散,贫困发生率高达42%, 加速走在萧条衰败的下坡道上。如今华丽转身,在高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有了乡村振兴雏形。这一切的改变始自2018年初,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驻村帮扶之后。

工作队从一开始就坚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同步谋划、协调推进,在派出单位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与村“两委”班子一起,破瓶颈解难题,谋创新求突破,挖潜力补短板,扬正气聚民心,短短两年时间,将苦咸水变成富锶山泉水,将断头路变成发展致富路,土坯房变向电梯楼房, 荒草地变成特色花果园,落后教育走向优质一流,上访大村变成和谐新村, 用实干赢得了村民信服,跑出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刚刚脱贫出列的曲长城村党员群众自发捐款,向河北对口支援的湖北神农架和当地一线人员捐赠价值9万元的急需药品和菊花 茶,为抗疫贡献“绵薄之力”。

两年来,本报调研组多次深入探访曲长城村,与驻村干部上山送饭、进校讲课、入户走访、开会座谈,参加爱心志愿活动和田间劳动,亲历新兴产业从艰难起步到竞相争艳,加工厂房、宜居小区拔地而起的过程,以及党风村风民风的变化和村民言行举止的转变,了解村庄蝶变背后的故事, 梳理做法,形成此调研报告,以期对各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曲长城村村域面积21.5平方公里,2017年底户籍总人口1139户、3003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57户、1263人,未脱贫户356户、721人。最大制约是水,28年前村民盲目打井,穿透坏水层,致使村域水质逐年恶化,政府协调从他村引水,但村民感觉水质仍然不理想。最大民生是增收,村里没有可支撑的成型产业,碎皮加工受市场影响从业人数大幅减少,近2万亩耕地逐渐变成盐碱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下降,村民被迫离乡打工。最大难题是住所,村庄占地多、土坯房多、环境脏乱差,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危房改造、面貌提升以及灶厕气暖卫升级等都难度很大。最大短板是交通, 与县城直线距离10公里,却要走22公里。最大尴尬是教育,在本村就读的小学生只有57人,四分之三的小学生离开家乡寄宿上学或借读,乡村教育难以为继。最大矛盾是干群,党组织没有凝聚力,村民上访告状是家常便饭,贫困户不满意,非贫困户更不满意。

二、主要做法

紧盯“最大制约”,引来“救命水”。“水是曲长城的命!”调研中, 村民们纷纷讲起近30年被水所困的苦楚。如果水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这个村子将会加速空心化。全面调查了解情况后,驻村第一书记严春晓下定决心,不管多难,也要让村民吃上放心水。他请来省专家团队多次勘察论证后,决定另辟蹊径,在村南山脚下打井。当时,大多数村民并不认可:“扶贫干部就是来镀金的,懂个啥”,“山脚下打井是瞎胡闹!”但严春晓相信科学,把“宝”压在了专家们身上。打井期间,他天天往山上跑, 查看进度。由于地形太复杂、塌陷严重,大设备使不上劲儿,换成传统设备后,进度很慢、经常出故障,当时山上气温在零下30℃,条件非常艰苦。为了让工人安心打井,他和工作队员开着自家车,每天颠簸两趟14公里,雷打不动上山送饭,一连二十多天直到传统设备完工。2018年元旦,历时4 个多月后,终于打成出水。经过权威化验,各项指标优良,且锶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当尝到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时,大家激动不已,纷纷奔走相告、网络转发,就像小孩儿过大年似的。之后严春晓又组织对污染水井进行了专业封堵,从源头上改善村域水质,曲长城村实现由生活用水调入村转为调出村。实实在在的举动,让村民们对工作队刮目相看,从原来的怀疑、观望变成了支持和信任。村民苏全仁说,这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着眼“产业兴旺”,实现“两不愁”。因地制宜培育做强产业,让村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既是稳定解决“不愁吃不愁穿”的治本之策,又是推进“产业兴旺”的必然要求。工作队多次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实地调研指导,确定发展方向。在省农业农村厅支持帮助下,充分发挥当地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资源优势,以发展集体经济试验示范田为抓手,组织村民在多年没有收成的荒草地上,建成以皇菊、玫瑰、花海、福枣、苹果、草莓“三花三果”为主体的400亩冷凉地区特色精品产业示范园区,引导发展1600亩优质张杂谷,建设集产品烘干、谷物加工、果品保鲜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厂,带动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作物提档升级。同时创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将贫困户或边缘户全部联结在产业链条上,辐射引导非贫困户发展。“土专家”帅振明在专家团队带领下, 负责菊花技术管理工作,有钱挣、脱了贫。据了解,全村有2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产业园区、加工厂区和建设工地打工,2019年光工资收入一项就达60万元,平均每人近3000元。为防止出现“干部一走、产业就散” 局面,工作队努力拉长产业链条,从产中种植逐步延伸到产前育苗、产后加工、品牌打造、电商营销,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着眼“生态宜居”,落实“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精准扶贫的硬性要求,更是“生态宜居”的必备条件。工作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丰富了“三保障” 内涵。为打造优质教育,严春晓带领工作队引资源、当老师、创机制,多措并举提高教学质量。对19名特困家庭学子进行长期资助。协调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寒暑假开展公益辅导。工作队3名队员亲自上课,开展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新招录3名专业教师,设立教学质量奖和学习进步奖,充分激发教与学潜力,2019年毕业班综合测评成绩在全县位居前列,22名学生转回村小学读书。严春晓受聘担任镇中心校“名誉校长”。为给病残人员更多关爱,在协助落实基本医疗待遇基础上,把残联和医生请到村里入户开展残疾鉴定,并多方协调为全县引进一所精神病院,解决精神病人看病不便、花费较高、生活品质较差和家庭管护难题。在全面实现住房安全基础上,着眼于从根本上一揽子解决居住质量提升问题,紧紧抓住国家针对深贫地区出台土地优惠政策等机遇,全面实施村庄整体改造,打造舒适宜居生活小区。同时积极协调交通部门打通断头路,使村子到县城距离由22公里缩短至11公里,区位优势大大增强。

着眼“乡风文明”,传递“正能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贫困村在“强体”的同时,更应“铸魂”,才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动力支持,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工作队坚持弘扬正能量,宣扬真善美,推崇孝亲敬老、友善和睦、互帮互助、积极向上,有效转变了落后思想,改善了乡风民风。针对村里五保户和孤寡老人较多、缺乏关爱的实际,2018年6月倡导成立爱心志愿者团队,定期为孤寡老人开展免费理发、收拾家务、代办事务等帮扶活动,在重大节日组织集中聚餐,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如今团队成员扩大到49人,自愿捐款超过3万元,爱心志愿成为曲长城村一张亮丽名片, 爱心行动得到全村人的敬佩和赞誉。评选表彰“最美人物”,带动孝亲敬老、拾金不昧、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使“爱”成为最强音、“善”成为主旋律、“勤”成为新标签。马冬花八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 获评“最美阳原人”。赵青山用爱心、爱行日夜陪护近乎植物人的妻子, 赢得全村人的口碑。向善风气带来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春节、国庆和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村民自导自演,用舞蹈、歌唱、舞狮、快板、快闪等形式,歌颂新生活,点赞新发展。

着眼“治理有效”,打造“领头雁”。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战斗堡垒夯实了,才能真正发挥“领头雁”和“火车头”作用。工作队通过“站前台-搭平台-让舞台”三步棋,从小到大、从易到难,逐步把村干部推向台前,调动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短时间内使村庄发生很大转变,管理经验在全县推广。首先,聚民心走在前。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线下接访走访和线上引导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关口前移,标本兼治。第一书记公开接访,面对面倾听村民诉求,主动查证有关问题,悉心解答政策规定,提出妥善解决方案。创建4个累计2000人的村民实名微信群,坚持正面引导激励,遏制消极负面言论,架起与村民的连心桥。其次,抓换届带新兵。多方征求民意,并与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充分沟通,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选出群众公认的带头人和甘于奉献的班子成员。第三, 扶上马送一程。完善工作制度,公开服务为民“八条承诺”,实施规范化管理。探索创建抓党建促扶贫模式,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行动,引导共产党员把初心使命具体化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中。争取农民日报社党委支持,建立党建结对帮扶点。村干部的辛勤付出、公正处事得到多数村民的理解和认可,曲长城村从“上访大村”转变为“和谐新村”。很多人都说:“过日子越来越有心劲儿了。”

三、经验启示

情怀担当是干事之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不是一句口号, 需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这一点在驻村第一书记严春晓身上得到全面展现。他本已有两年基层挂职扶贫经历,但作为20年的农业农村干部和农经博士,在党需要领兵冲锋、农村最需要帮扶的时候,他依然舍小家顾大家, 主动担当,再度出征,带队到萧条衰败、一穷二白的全省最大深度贫困村驻村扶贫。他说,两年脱贫出列,时间很紧,还想利用有限时间,为村民多做一些工作,必须只争朝夕,拼了命地往前冲。驻村以来,他没往家交过一分钱,全部垫在了村项目发展上。开垦荒草地时,因为地里碎石较多, 个体机手怕毁机器不给干,严春晓立马转账5万元买了拖拉机,组织村民自己干。在菊花采收期,又先行垫资支付10万元的设备预付款,保证了菊花及时烘干。他还每月捐款300元,支持爱心志愿活动开展。

横纵同频是做事之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才能形成一个左右相连、上下一贯的目标网络和有机整体,事情才能全面,更有实效。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远之策,两者有机一体,不能割裂。从纵向看,曲长城村将20字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融入具体的脱贫攻坚行动中,找准二者的共同点、契合点、立足点、切入点、着力点,着力解决发展引领、基础支撑、内生动力等核心问题,既使“两不愁三保障”有了更高的含金量,又在脱贫出列后顺势跨上乡村振兴头班车。从横向看,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村庄改造、文明乡风、教育提质齐头并进、均衡发展,使村庄在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严春晓说,“这些工作有着内在逻辑,最后所有工作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发展闭环。”

深谋远虑是成事之要。工作队不仅要身先士卒、躬身入局,利用后援优势和自身优势,帮助村子尽快摆脱困境,更要打造“不走的工作队”,从根本上解决帮扶村的长远发展问题。他们着力培育带强管理(干部团队)、发展(经营团队)、服务(爱心团队)三支队伍,挖掘村庄自我发展潜能, 为村庄的稳定脱贫、加快走向“生活富裕”提供稳固保障。目前村“两委” 做到公平公正处理村庄事务,村民满意度大幅提高;培育了十余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土专家”,启动“村播计划”,培养电商直播人才;爱心志愿者团队作为民间组织,成为村庄有效管理的有益补充,为促进乡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走访农户时,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说,“不希望严书记走”“希望他一直留在这里”。而严春晓说,“我希望我的作用越来越小,以至将来离开时,村民们根本意识不到。就像教人学骑自行车一样,等他会骑了,我慢慢放手,而他根本觉察不到。”

四、思考建议

严春晓常说一句话:“只要心里有花,就一定能种出花;只要心中有美,就一定能发现美;只要心里有爱,就一定能传播爱。”两年来,他带着曲长城3003名村民种出了花,发现了美,传播了爱,让“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成为全县的样板和令人向往的地方。目前,各个方面朝着乡村振兴的方向迈出关键一步,但调研中也发现有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特色产业起步很好,但机制问题和覆盖范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产业发展才能产生真金白银,才能实现脱贫致富;产业兴旺才能支撑乡村振兴, 做深产业融合文章才能确保贫困户乃至全村村民有稳定收入。建议进一步提升产业档次,扩大产品销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村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宜居小区建好、村民入住之后,势必会出现生活成本增加的情况,建议提前预研,结合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增加等寻求解决方案。村庄发展起来后,对人才的需求会迅速增加,建议既要为村干部规范行使权力、为党员发挥作用建章立制,又要积极培育、及时引进专业人才,确保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夯实乡村振兴基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曲长城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继续探索实践。这也是全国其他贫困村所面临的课题。(作者:徐恒杰等)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