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中心组通讯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通讯2020年第2期

2020-04-16 10:11   来源:本站

目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 籍献平2

●县委书记论坛

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武强县委书记 侯桂宁5

●宣传部长论坛

创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为新时代培根铸魂

………………………中共张家口市万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吉树强 7

●学者观点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韩 震12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 籍献平

好学才能上进。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继续教育、提升国家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教育发展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推动我国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需要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推进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我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表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凝聚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由之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就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努力提供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打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立足本土,深化教育改革,准确研判教育发展趋势,深刻总结教育发展先进经验,凝聚中国智慧,打造中国教育品牌。要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吸纳一切优秀的教育成果,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统一,在汲取优质养分中实现教育创新发展。

推进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

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注重推进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社会成员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充分认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要与继续教育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教育形式、转变教育思路,打造开放、灵活的办学模式,向社会最大程度开放教育资源, 补齐教育发展的“短板”。第三,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质量,夯实办学基础, 提高办学水平,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教育服务和教育资源。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强, 迫切需要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保障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作为教育工作的目标,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搭建以学习者为导向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覆盖各类人群、方式灵活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终身学习思想源远流长,荀子的《劝学》中就提到:“学不可以已。”终身学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坚定文化自信,一是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优秀品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二是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为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注入精神力量。三是办好开放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着力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发挥好开放大学文化育人的作用,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武强县委书记 侯桂宁

武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武强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作为首要任务,精准施策,实现贫困户、非贫困户“两个全部清零”。

突出加力提升,全力推动“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在提高思想认识上加力,针对一些干部群众重视程度不高、盲目乐观等倾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进行再动员,引导干部群众认识到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 问题是基本任务和底线目标,必须抓细抓实、长抓不懈。在创新宣传载体上加力,针对政策宣传渠道窄、实际效果差等问题,建成全省首家挂牌运营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政策解读、公益广告等形式,引导贫困群众准确把握政策,激发内生动力;这一做法被中宣部定为“贫困县样板”。在实化组织推进上加力,针对“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分散在各部门、难以统筹等问题,健全完善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3+1”问题整改领导小组,以及相关县级干部挂帅的产业、教育、医疗等6个工作专班,周调度、旬督查、月通报,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

倒推脱贫任务,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突出“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把脱贫摘帽任务集中分解为“业、岗、教、医、房、水”六字主攻目标,以目标检视问题,以问题制订举措,以倒计时、倒推法逐一抓好落实,全力提升脱贫质量。一是多产业扶贫,有效解决“两不愁”问题。发挥武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优势,探索创新了现代农业“四重收益”、旅游扶贫等模式,带动2180多户贫困户通过打工就业、家庭手工业、特色种养殖等增加收益,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谋划建设了以北京和平铝业为龙头的材料装备制造、蒙牛、音画创意体验“三个百亿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带动全县三分之二的农户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二是紧密型合作,高标准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在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免费参保、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的基础上,构建了衡水市唯一一家紧密型医共体,通过合作共建、远程会诊等,大幅降低贫困群众看病成本,先后为4300多人次减少诊疗费用51.1万元,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得到国家医改办肯定。三是全覆盖指导,切实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由县住建局牵头,每个乡镇安排2至3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危房排查、改造等逐村逐户指导,确保排查一户不落、改造一户不剩。2016年以来,共排查出危房户719户,全部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四是分类别施策,全力解决义务教育问题。以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和特困供养人员为重点,不折不扣落实资助政策。对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定期查询,存在就读困难和辍学现象的,第一时间跟进协调帮助解决;对个别厌学学生,加强心理疏导,组织开展乐器、武术进校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巩固脱贫效果,坚决杜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反弹。建台账,结合防贫机制,对预警监测线内的农户,建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定期回访制度,实行常态化监测预警,有针对性地完善帮扶政策,排除问题隐患, 坚决防止边脱贫、边返贫、边增贫现象发生。设保险,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防贫模式,按全县农村人口 1000人规模框定防贫人数,以每人每年 300元标准为防贫对象购买防贫保险;对超过预警监测线的,由保险公司核实后发放补偿金,杜绝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抓激励,注重防贫帮扶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以奖代补、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防贫对象发展致富产业,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和稳定增收的内生动力。

创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为新时代培根铸魂

中共张家口市万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吉树强

张家口市万全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举全区之力,在全区基层党支部创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全面构建起阵地、机构、队伍、制度、方式“五位一体”的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为完成新时代赋予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万全区“理论宣讲工作站”连续两年被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委讲师团授予“先进理论宣讲工作站”,区委宣传部被省委宣传部授予“2018年度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把创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作为思想建设工程来认识,着力解决基层宣讲中存在的不充分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开展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建立阵地是根本;没有阵地,宣传思想工作就容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形成浅区。万全区以创建阵地为根本,突出解决宣讲不充分的问题。

创建阵地。大力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依托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授予的“理论宣讲工作站”纽带和平台,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在全区基层党支部创建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挂牌上墙,由区委宣传部统一格式,统一悬挂“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标识牌匾。统一制度上墙,建立完善学习宣讲、督导考评、阵地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全部上墙。统一硬件设施,配置桌椅板凳、电视电脑、图书资料。统一专人管理,维护更换设备、登记群众诉求、及时反馈信息。统一建立台帐,对宣讲人、主题、内容、受众等全部登记备案。“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上连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下接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有力贯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的“快车道”。

建立队伍。2017年 11月 21日,正式启动由省委讲师团、市委宣传部、万全区委三级联动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宣讲工作,组建了区委宣讲团和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五个系统宣讲组“百名宣讲员”队伍, 聘请省、市专家教授,对“百名宣讲员”进行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开展理论宣讲工作。先后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祁峰及省委、市委讲师团的一批专家教授,与全区“百名宣讲员”一道走进机关单位、街道社区、操场课间、田间地头、车间班组进行宣讲,为全区基层干部群众解疑释惑, 指点迷津。

常态督导。区委先后成立“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宣讲工作督导组、万全区理论学习督查抽查领导小组,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对宣讲员深入“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宣讲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对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阵地作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日常学习宣讲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通过督导推动, 有力确保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把创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作为组织建设工程来布局,聚力解决基层宣讲中存在的不平衡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开展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是关键;没有组织领导,宣传思想工作就容易各吹各号,各唱各调,出现盲区。万全区以强化组织为要,突出解决组织功能不强、宣讲不平衡的问题。

强化组织。区委主要领导亲自组织、专题研究创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工作;依托“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出台了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阵地建设、着力推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组织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一系列文件,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开展工作保驾护航。区财政列支 150 万元,专门用于“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向“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建设工作倾斜,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包干到人。把专家教授、重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技术工匠、乡贤能人等充实到 “百名宣讲员”队伍中,制定并落实区级领导包乡镇和分管部门工作点宣讲、区委宣讲团包重点工作点宣讲、系统宣讲组包系统工作点宣讲、驻村工作组和大学生村官包驻村工作点宣讲、邀请专家教授深入工作点宣讲、宣讲人员联系工作点宣讲的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宣讲格局。在此基础上,为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于 2018年 10月专门成立了新思想传习队、惠民传习队、文艺传习队,分别由区委党校、农牧局、文广新局牵头,包联全区74个贫困村“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深入开展扶志扶智宣传宣讲工作,共开展理论宣讲、技术服务、文艺巡演等各类活动 230多场次。通过包干分工,实现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 宣传队伍全覆盖、宣讲人员无死角,有力推动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平衡化开展。

注重引领。在全区深入营造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真善美满仓的浓厚氛围,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 注入源头活水。组织举办了“最美人物”“十佳孝星”“拔尖人才”“十大杰出青年”等系列评选活动,最美邮递员原海平和祖孙三代接力造林人阎会先后荣登“中国好人榜”,组织典型人物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现身说法,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模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移风易俗、文明礼仪等群众参与度高、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宣传活动,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矛盾。2019年1月 1日正式启动了“孝善基金”孝心养老工作,鼓励子女为年满 65周岁以上农村户籍老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尽孝心,“孝善基金”分为孝心款和补助金两部分,老人在获得子女孝心款的同时,还会领到 10%的补助金。“孝善基金”孝心养老工作的实施,传播了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引领了从善如流的朴实民风,助推了脱贫攻坚的淳正村风,弘扬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

把创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作为民Th建设工程来推进,全力解决基层宣讲中存在的不精准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方式是路径; 没有方式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就容易淡而无味,脱离群众,步入误区。万全区创新方式方法,突出解决宣讲不精准的问题。

菜单式宣讲。立足农村和农民群众实际需求,深入开展“七讲七干” 宣讲活动,即讲思想,干有方向;讲政策,干有思路;讲科技,干有本领; 讲法律,干有规矩;讲文化,干有活力;讲道德,干有精神;讲感恩,干有激情。十九大以来,全区共开展各类学习宣讲活动 2200多场次,形成了纸媒有板块、电视有画面、电台有声音、网站有动态、朋友圈有点赞的全方位工作格局。

文艺式宣讲。精心组织开展文艺宣讲活动,组建了“新时代文艺轻骑兵”,自创自编歌曲、戏曲、舞蹈、小品、快板、三句半等文艺节目,活跃于城乡之间,开展巡回演出。充分发挥“万全华梅少年晋剧团”的龙头作用,精心编创晋剧和现代剧节目,开展送戏下乡上百场,《洪湖赤卫队》《杨家将》《扶贫路上》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点赞。万全镇盆窑、孔家庄镇逯家湾、膳房堡乡上西湾等村“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纷纷举办“村晚”,村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自娱自乐中坚定了信心,唱响了美好。

融合式宣讲。把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万全实际相结合,以融合创新促上下互动,着力巩固和扩大宣传效果。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开展“播唱善美孝”融合式宣讲,“播”即开展农村大喇叭播报活动,“唱”即开展经典歌曲大家唱活动,“善”即探索开展善行功德积分活动,“美”即开展“最美村民”“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孝”即开展以“孝老爱亲”为主题的“孝善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与此同时,北沙城乡老龙湾、旧堡乡赐沟、膳房堡乡窑儿沟等村还自发组织开展了“美丽庭院”“孝子贤孙”“勤劳家庭”“孝顺家庭”“诚信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深入发动群众参与,激发了内生动力, 培育了时代新人,增强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互动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连续两年在区电视台开设《百姓大课堂》系列专题讲座,邀请省、市、区专家学者做客电视台,采取每周一课形式,讲授农业农村惠民政策、实用技术和法律健康知识。通过探索实践和大力宣传,成功把“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系统应用在扶贫民生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精准识别、科技反腐、政策宣传“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惠民成果, 这一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进行了宣传报道,得到省领导批示。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韩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近些年道德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学分析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即推动新时代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凝聚磅礴力量。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战略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中的人共同生活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是永恒不变的。社会发展到某个程度,也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纲要》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颁布的, 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不断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这是中华民族在文明长河中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等开展的集体学习中,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地的调研考察、座谈交流以及给有关方面的回信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道德自觉、崇高的道德追求,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目标任务,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立根塑魂、正本清源,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为弘扬,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风尚,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强,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今天,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公民道德建设须在原有成绩和经验基础上有更高的目标和境界。我们必须总结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道德建设经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革命精神谱系,把握道德建设的规律,创新道德建设的形式,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升华到新境界。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必然要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道德风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实践历程中的,也是寄予在对未来青年德才兼备、勇于创新、堪当大任的期望上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是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依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仅要掌握创新创业的关键能力,而且要有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使命感, 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这就要求年青一代,不仅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红色文化基因,而且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更加高远的使命感和更具韧性的责任感,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创造出前无古人的业绩。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就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是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制度优势的重大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关系全局表明这一进程是全面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历史性变化表明这一进程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根本性的、趋势性的、不可逆的。这一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产生深刻影响, 也必然影响到道德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就存在某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公共场合讲文明、上车排队、主动为老幼病残孕让座这样的要求上,而是在社会责任、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公益精神上要有新的境界。为此,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美好社会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导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深化公民道德建设与解决存在问题,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需要更高的公民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加以支撑。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必须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以及诸如网络道德建设的新问题,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规则、政策法规、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 再加上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我国社会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譬如,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言行仍然比较突出;再如,某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缺乏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存在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另外,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特别是网络诈骗的现象久治不绝,某些人的言行极为不负责任,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也影响到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也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手段,实现有效治理,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的道德支撑。

总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说其紧迫是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公民道德建设有新高度,说其艰巨而复杂是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凸显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任务更加艰巨,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让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的环境更为复杂了。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遵循新发展理念所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道德建设的规律,积极创新道德教育、道德实践和文明创建的形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