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中心组通讯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通讯2019年第23期

2020-01-19 11:32   来源:本站

目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康振海2

●宣传部长论坛

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 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

…………………………………………………………………………………………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朱志勇7

●区委书记论坛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共产党人……井陉矿区委书记 李瑞峰11

●专家观点

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和关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严书翰15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康振海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 准确把握方向和原则,明确路径和方法,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持之以恒做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篇大文章。

■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凝聚起发挥制度优势、提高治理效能的强大合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是抓好制度的执行。要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 真正把制度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提高政治站位, 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准确把握方向和原则,明确路径和方法,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之以恒做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篇大文章,努力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描绘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蓝图早日变成现实。

深刻认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继往开来,攻坚克难,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时至今日,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无论哪一类型风险的化解、哪一方面危机的应对、哪一领域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加强制度建设,需要发挥制度的威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而且,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更为迫切。

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我们已经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目标任务确定,关键是抓好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切实增强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抓好落实,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同时,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正确把握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方向和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政治保证。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凝聚起发挥制度优势、提高治理效能的强大合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治理体系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制度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坚定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具体到实践中,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都要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标对表,不能有任何偏差和背离; 始终坚持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的有机统一,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要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继续深化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执政为民。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和各个方面,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制度落地见效。坚持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制度和效能优劣的重要标准,使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求真务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努力在精准谋划、精准实施上狠下功夫。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对较为成熟定型的制度,对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巩固完善;正在探索的要做好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安排;有待谋划推出的,大胆改革创新,及时研究制定方案。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坚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 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把制度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治理效能。

完善创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和方法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创新路径和方法。要遵循国家建设规律,借鉴历史经验,立足现实情况,着眼未来发展,通过正确路径和科学方法,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统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登高望远,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始终从全局出发运筹帷幄、顶层设计,谋划大政方针,制定长远规划,形成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综合考虑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治理举措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协调修正。要鼓励基层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将可借鉴可复制的改革举措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统筹兼顾与有序推进的有机统一。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有序推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抓手,注重做好系统化、体系化的制度建构,让各方面制度相得益彰、相互作用,做到一体推动、一体落实,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根据制度建设规律和实际需要,制定各项制度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稳步提高治理效能。

坚持制度执行与考核监督有机统一。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是抓好制度的执行,切实把制度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真正把制度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聚焦制度有效运转,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建立制度执行考核奖惩长效机制,明确各项制度执行的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监督责任,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失责必究,最大限度激发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和维护制度的积极性,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的良好局面。

坚持制度意识与治理能力的有机统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增强干部制度意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处敬畏制度,把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转化为思维方式和实际行动,自觉做制度的忠实崇尚者和坚定捍卫者,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重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提升,坚持综合培训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引导广大干部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在实干中提升政治素养和治理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 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

昌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朱志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是我们党划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宣传部门肩负着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双重”任务,这就意味着工作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应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境界上有新提升,以新认识、新境界引领新作为、新实践, 奋力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

突出主线:以新思想领航定向

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这一主线和灵魂,确立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深刻理解新时代、新矛盾、新使命、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化为行动。加强理论武装,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更好地统一思想和行动;充分发挥昌黎的宣讲优势、媒体优势、文化优势,系统化地运用理论、舆论、文艺、文明建设等综合手段,通过大力推广“学习强国”“河北学习”“秦皇岛微学习”“昌黎发布”等学习平台,努力实施“碣石大讲堂”“电视课堂”“短视频大赛”“文艺轻骑兵”等品牌宣讲,有的放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把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汇聚起全面建设生态昌黎、实力昌黎、活力昌黎、美丽昌黎的磅礴力量。

紧扣主题:以新蓝图凝心聚力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借助昌黎县“两台一报”,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充分整合“昌黎发布”“网信昌黎”“昌黎电视台”“昌黎文化旅游”等微信公众号,形成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的舆论声势,让党的创新理论“飞人寻常百姓家”;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挥昌黎电视台、日报、电台、网站、新媒体的最大效能,建立“中央厨房”,通过“一次采集多次编辑”更好地服务大局、引导群众;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坚持立破并举、敢于亮剑,让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正本清源。

牢记宗旨:以新作为推动发展

新思想蕴含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宣传文化事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价值导向和基本遵循,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开展宣传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强化教有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通过文明创建、善行昌黎、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百姓故事汇、志愿服务行动等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结合庆祝建国 70周年,举办“品读经典阅享青春”等系列全民诵读讲写活动,建设“书香昌黎”;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歌一影”艺术节等,向祖国 70岁生日献礼;结合李大钊诞辰 130周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 100周年,编辑《李大钊在五峰山》图册,举办“重走大钊路”、重温人党誓词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钊精神;立足“全国文化先进县”之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昌黎文化行”大调研(今年走进十里铺乡。目前已形成成果 8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和道德浸润。

担当务实:以新姿态走在前列

十九大报告将坚定文化自信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道写入党章,并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作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部署。宣传文化战线干部队伍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笔杆子”,是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的中坚力量,是站在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哨兵”和“鼓手”。必须以新思想引导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结合宣传系统“四力”建设,昌黎大力倡导宣传干部写文章,今年以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 30篇次。同时,坚持守正创新,党管媒体原则,通过组织一系列学习培训、督导检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 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永不懈息的精神状态和永往直前的奋斗姿态,开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境界,为建设美丽新昌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道德滋养、文化条件。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共产党人井

陉矿区委书记 李瑞峰

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区财政收入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目标,石钢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省、市旅发大会承办工作圆满完成, 城乡形象品位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环境持续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矿区转型发展任务依然艰巨、道路仍然漫长。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唯有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持之以恒的毅力、攻坚拔寨的勇气,把谋实谋准的工作落下去,把认定看准的事情干下去,苦干实干、攻坚克难, 努力开创转型新局面,赢得转型新发展。

( 一)真抓实干、争先创优。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优良作风, 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实干拼命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在省市争创一流、走在前列。一要解放思想拓思路。坚决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开放创新的意识,以更高的站位对标审视,以更宽广的视野登高望远,以更开放的胸襟反躬自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着力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上先行先试、勇作表率,努力趟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二要对标先进找差距。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唯有将矿区的转型发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大局来考量,不仅满足于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以前比,还要与好的比、与先进的赛,敢于跳起来摘桃子、敢于同先进地区比高低,正视差距、奋勇争先、不甘落后, 对标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三要统筹推进抓落实。各分管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善于统筹、科学研究,抓住关键环节、解决关键问题,部门之间要做到无缝衔接、主动配合。四要奋发进取创一流。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自觉把工作放在全市全省全国范围内找坐标,自觉瞄准本系统本行业最高水平找差距,树一流标准、练一流本领、创一流业绩,干就干到最好、干就干到最优,努力创造更多走在前列的“矿区模式”。

(二)抢抓机遇、推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虽然困难重重、荆棘遍布, 但当前矿区发展赶上好时代、有着好前景、面临好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正在推动新一轮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系列政策机遇、发展机遇正加速显现;省、市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并给予大力支持;南二环西延井矿快速路的修通、平赞高速连接线加快推进,使我们能够更快更好的接受省会发展辐射带动;石钢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省市旅发大会成功承办,为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支撑。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增强机遇观念,善于抓机遇、敢于抢机遇,借势而为、乘势而上,切实把机遇转变成矿区转型发展的动力和优势,奋力书写矿区转型发展新的辉煌。

要高起点做好国土空间规划。抓住国家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难得机遇,统筹考虑 2020—2035 年,矿区在园区发展、产业布局、文化旅游、县城建设和道路建设等方面工作,谋划确定矿区未来发展思路,提高效率和效益,把有限的国土空间利用好。同时,要加强与石家庄市和井陉县的对接联系,确保规划符合市整体规划,为下步工作推进提供有利条件。要高标准建好石钢搬迁项目。石钢项目是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最重要的支撑,对矿区转型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切实把石钢搬迁项目作为“一号工程”、“头等大事”,以时不我待、克难攻坚的紧迫感,优化服务,全力保障,全速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按期竣工投产。要加强与石钢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对接,争取签约一批好项目,形成规模更大、效益更高的特钢产业链。要高效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认真领会贯彻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主动作为、大胆变革,支持传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发展替代产业,尽快搭上转型升级的“快车”。要高水平抓好县城建设。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为契机,精心谋划一批重大城建工程、交通建设项目、民生民心工程, 推动城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管理水平提质增效,全力打造精美精致的魅力之城、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城、舒适宜居的幸福之城。要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省、市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区加快发展文旅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广阔空间。我们要乘着旅发大会的东风,进一步对标对表, 高标准完善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大力培育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区域性龙头景区,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品牌,深入挖掘和弘扬特色民俗和非遗文化,丰富矿区旅游新内涵,做好“旅游 +” 的文章,加快形成以全域旅游带动跨越转型的良好态势。

(三)转变作风、提振状态。一要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突出抓好“十个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好“七大专项行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要把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的整改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挖根源、查作风、见思想, 做到问题查找不全面、不准确不放过,原因剖析不深入、不透彻不放过, 切实把整改成效体现在工作中,体现在业务上。二要坚持标本兼治,推动形成常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要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既注重治标,拿出“当下改”的举措,也要注重治本, 及时总结经验,倒查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和漏洞,不断规范制度、完善制度、创新制度,织密制度的笼子。三要坚持严督实查,确保落地见效。要切实扛起开展主题教育、“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和机关效能革命的政治责任, 加大对职责范围内工作的研究调度,亲自谋划、部署、推动。采取多种方式, 深入到各部门、各乡镇、基层站所、窗口单位,抓好督导检查,着力解决一批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真正让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加深对党的感情、提升对党的信任,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团结一心、凝聚合力。走在新征程上,全区上下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高举团结的旗帜、弘扬团结的作风、凝聚团结的力量,上下一心、戮力同心,锐意进取、激情工作,加快推动矿区高质量转型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要高举团结的旗帜。要把团结作为真本事、大本领, 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学会团结,善于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让团结成为矿区上下共同的价值观和事业追求。要弘扬团结的作风。我们党员干部不仅要善于团结,更要有团结的胸襟和境界。既要团结相同意见的人,更要团结不同意见的人,看待别人,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看其积极、阳光的一面,学人之长,容人之短,求大同,存小异,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要凝聚团结的力量。推动矿区转型发展,不应只是机关党员干部的“独唱”,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力量,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激发他们投身矿区、奉献矿区的热情。

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和关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严书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基本原则等,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是一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证的全会,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把握根本,抓住关键。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阐述了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对于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全面把握、深刻领会。

党是我们国家最高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 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 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了无数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对于在党的领导下 7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可以用 5个“大”和 2个“第一”加以概括: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有 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对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长期稳定,我们可以同世界上一些国家思想混乱、党争不断、执政能力不强、威信不高、政局动荡等进行对照。事实雄辩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即它是由 13 个部分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居于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决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要位置,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求全面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之中。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挚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论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 个方面显著优势”,其中第一个方面显著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尤其是在我国这样具有超长时间历史纵深、超大国土面积、超大数量人口规模、超常复杂民族宗教结构乃至越来越超大规模经济体量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这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是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照搬的。因此,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总结我们党执政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这个重要结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制度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一是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二是制度好,但人的素质、水平、能力等跟不上或不适应,那么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

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人。这里讲的“人”就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虽然没有专设一节讲这个问题,但是,仍然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决定》讲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就包括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本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很多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其中就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不强,不敬畏制度,不去维护制度权威。对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坚决反对和克服,那么谈制度执行力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强化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做执行制度的表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执行制度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

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当代中国发展变化也很快,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尤其是制度执行能力的重大考验。从总体上看,我们领导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是适应我国事业发展需要的。但是,要领导近 14亿人的社会主义大国,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领导干部还需要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党的十九大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要全面增强 8种本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增加了增强斗争本领。

当前,面对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考验,领导干部如何增强自身的能力呢?我们认为要向理论学习,要向实践学习。《决定》要求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属于理论学习范畴,而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属于实践学习范畴。领导干部学习理论既包括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用这个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好工作,与此同时也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为什么要强调领导干部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呢?这是由当前领导干部队伍状况决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队伍实现了新一轮的整体性的新老交替。我们认为,现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不缺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主要缺乏的是理论知识(包括历史知识)。这里讲的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里讲的历史包括党史和新中国史。今年 7月 31日,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这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正确要求。

要在我们这样十几亿人的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前无古人的。“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 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因此,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沿用,只能靠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摸索,并在不断总结探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坚定向前。这就是今天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提倡要善于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的真正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 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