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中心组通讯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通讯2019年第15期

2019-08-29 15:49   来源:本站

目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牢记历史使命 积极主动作为

…………………………………………………………………………河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魏四海2

宣传部长论坛

用心学好《条例》精神 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中共行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宫世友7

●学者观点

人民至上的思想理论体系……………………………………………………………………………李海青 14

牢记历史使命 积极主动作为

河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魏四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梦想目标,我们越是要慎终如始、不忘初心,越是要牢记使命、积极作为,在接力奋斗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担使命,首要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真正学深悟透、学懂弄通。

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体系严整、逻辑严密,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我们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上世纪 80 年代,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 7次视察河北, 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河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的生动实践。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担使命,关键是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 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这次主题教育中,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当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我们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在新时代不断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担使命,根本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筑牢党长期执政的群众根基,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要从实际出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纠正“四风”不止步。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在主题教育中,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主动检视自我,全面检视思想尘埃、工作不足,重点抓好政治纪律、担当尽责、干部作风、基层减负、家教家风、营商环境、服务群众、基层党建、社会秩序等专项整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

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初心使命变成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担使命,重点是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担当。自觉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强化敢担当的政治自觉, 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敢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 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通过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勇担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止。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必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 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担当, 这不仅是政治责任,而且是纪律要求。要在主题教育中进一步加强纪律教育,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乐于担当。坚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大力选拔勇于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坚决调整处理对党不忠、从政不廉、为官不为的干部,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激励引导党员干部乐于担当。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善于担当。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本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善于担当的能力,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3689”工作思路,举全省之力办好三件大事,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用心学好《条例》精神 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中共行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宫世友

近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是加强党对宣传工作全面领导和提高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为当前和今后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以及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基层宣传部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团结带领全县宣传思想队伍认真学习贯彻《条例》精神,努力做好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种好意识形态“责任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条例》也明确指出,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县级党委宣传部作为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职能部门, 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毫不放松的强化责任落实、阵地管理和制度建设,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宣传部门带头,认真履行好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推进落实等职责,带动各级各部门知责明责、履责尽责、担责负责, 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第一责任、直接责任和一岗双责“四种责任” 落实落地,推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自觉抓好本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自觉把自身工作同意识形态工作结合起来,全党动手,打整体战,构建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强化问责刚性和“硬约束”,真正使责任规定成为硬杠杠、铁纪律,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规矩立起来、挺起来。二是强化阵地管理。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严格按照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管好阵地、把好方向、带好队伍,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切实加强对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学校、宗教、文化经营场所、网络及新媒体等阵地的管理。坚持常态化研究全县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管控难点,及时梳理排查发现封堵管理上的薄弱点、空白点,针对问题突出领域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确保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在严格落实《行唐县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行唐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行唐县党委(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任务清单》等现有制度规定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量化机制,坚持管人管事管导向相结合,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地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够“督实”“考准”的保障机制, 发挥督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方法、 程序,推动考核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倒逼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把责任“扛起来”,把任务“落下去”。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牢牢把握理论武装“方向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法宝。基层宣传部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掌握“思想主权”,巩固“精神家园”,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让新时代理论之光照耀前行之路。一是在学习上下功夫。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理论武装头号工程,持续在扩展学习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在抓好面向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培训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手段,用好“学习强国”,办好“网络课堂”,开好“网上考场”,真正使新思想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和精神上的旗帜,切实融入血脉、化为精神、引领方向、指导实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完善学习计划,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讲解,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质量效果。二是在宣讲上下功夫。组建理论宣传团和志愿宣讲队伍,通过“理论宣讲面对面”“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理论微党课”“文艺宣传队”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下乡进基层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形成理论宣讲铺天盖地生动格局。坚持把党委声音和群众心声结合起来,把创新理论与身边故事结合起来, 把透彻说教与鲜活形式结合起来,把离退休老干部、文艺骨干、优秀党员、社会名流吸收进来,多采取互动化宣讲、文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在研究上下功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与全县改革发展实践结合起来,与各单位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围绕“如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建设生态、旅游大县?如何推进文明县城建设?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全局性课题,做好学习、转化、提升文章,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份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贡献理论智慧。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打好舆论宣传引导“主动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并一直强调,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锋交融,观念意识日益多样多元多变,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更加要求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正视和着力解决新形势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以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导向来正本清源、抑恶扬善,高扬时代精神,高奏奋进凯歌,打牢全社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激发和调动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一是打好宣传“主动仗”。按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哪里,新闻舆论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工作要求,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和对上对外宣传,不断加强对我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县城建设、项目建设、民生事业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及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加大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力度,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好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反映好,诠释好“中国梦”,讲好行唐的“赶超梦”、“小康梦”、“美丽幸福梦”,当好中央和省、市、县党委决策部署的宣传者、推动者、保障者。二是打好引导“主动仗”。围绕事关大局稳定、社会和谐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对负面舆情及时主动回应, 主动讲明真实情况,讲清“怎么看”、“怎么办”,牢牢把握“话语权”, 防止“被表达”,引导人们看主流、看本质、看光明面,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发出权威声音,掌握舆论主动。特别是把网上舆论引导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做到认识上过关、队伍上过关、建设上过关、管理上过关、运用上过关,最大限度发挥正面作用、控制负面影响。三是打好融合“主动仗”。以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为重点,整合传统媒体(行唐广播电视台、《行唐周报》)和新媒体(行唐发布“两微一端”、行唐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行唐新闻网、行唐政府网)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报网台端微”全面立体融合的融媒体平台,形成“一次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 全媒体宣传新格局,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四是打好创新“主动仗”。坚持守正创新,既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又不断推进宣传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切实改进宣传方式和手段,用“看不见的宣传”让主旋律入脑入心,努力使我们的正面宣传由群众敬而远之变为群众喜闻乐见,更富吸引力、感染力;使我们的正面宣传由模式化、套路化变为生动鲜活、清新朴实,更具亲和力、贴近度,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四、“百花齐放春满园”——唱响文化文艺工作“协奏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 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是软实力,更是硬支撑。作为基层宣传部门,要立足兴文化强自信, 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汇聚各方面合力,像抓重点工程那样抓文化文艺工作。一是实施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工程。重点围绕行唐五千年历史文化、2300年建县(城) 文化、孝义文化、圣贤文化、产业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进行系统性研究及产业开发,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文化元素”成为行唐跨越发展的独有魅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实施文体设施快速提升工程。县城以公园、文体中心、博物馆、游泳馆建设为重点,乡村以文化站点、文化广场、农村书屋以及大屏幕、大喇叭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速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标准化、均等化方向发展,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休闲、娱乐、健身场地。三是实施民间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以县文联及十大协会为依托,以各界文艺、文学创作精英为支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谋划出台更加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以及行唐县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出的有益经验、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出彩的鲜活故事,创作更多、更好文艺作品,从而在全县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力争有更多的精品力作推向全国,有更多的文化名人走出行唐。四是实施城乡群众文化繁荣工程。以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为主线,举办文艺联欢晚会、戏剧演出、“光辉98 历程,辉煌 70 载”“彩色周末”“非遗展演”等各类丰富多彩的系列文艺汇演活动;开展“时代新人说—我和我的祖国 365百姓故事汇”演讲比赛及摄影、书画作品展览等各类活动。同时,鼓励城乡居民开展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进一步活跃城乡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以文化事业的大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发展合力。

五、“唤起工农千百万”——画出精神文明共建“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成为全民共同价值追求。一是重引导。积极开展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习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依托行唐残疾人“双创园”等平台,借助残奥会冠军米娜等名人,大力宣传自强自立、创新创业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育新人。以立德树人、以德育人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和社会教育的依托作用,把爱党爱国爱家理念和做人做事准则贯穿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个环节,引导广大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学校做一名好少年,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三是强创建。持续推进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创城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行唐周报、电视台开辟专题专栏,及时宣传文明创建先进典型,通报工作进度,曝光不文明行为; 加强监督检查,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工作责任区定时进行检查,定时通报; 坚持创建与管理相结合,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街面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创建体系。以文明乡村创建为重点,下大力抓好村规民约修订、移风易俗巩固、道德风尚涵育等工作,加大封建迷信、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治理,坚决“扫黑除恶”, 严厉打击赌博、吸毒、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让美丽乡村建设既“塑形”又“铸魂”。四是建载体。探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可行方案, 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构建“实践中心 - 实践分中心- 实践站(所)” 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建设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打造“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前沿阵地、百姓之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人民至上的思想理论体系

李海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专章进行阐述,充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至上的科学理论体系。

自觉秉持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动表达,是共产党人成为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自建党以来事业成功、人民信任与拥护的根本保证。对于共产党人的这一立场宗旨,毛泽东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共产党人这一矢志不渝的宗旨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自觉秉持人民立场,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与事业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尤其在今天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其人民立场极为必要。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牢固树立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动力转换的关键时刻,传统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实施依赖于人的创新驱动战略成为必然趋势。所谓创新驱动,其实质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注重依靠人、解放人与开发人,充分释放人的创新激情、活力与能力。只有如此,科技的进步才有可能,各方面的创新才能成为现实。这种经济发展支撑力量的转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将成为最大的生产力。在此意义上,中国经济要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就必须注重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与能力,确立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思维,充分激发潜藏于近 14亿民众之中的磅礴智慧和无穷力量,切实解决发展的活力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认真倾听人民声音

群众具有鲜活的生活经验,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他们的需求与主张往往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客观趋势。就此而言,要真正做到人民至上,党员干部就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学生,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意见,汲取人民智慧,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而要切实把握民情民意,一方面,领导干部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不仅对此反复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几年来高频度赴全国各地开展深入调研。除了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自下而上的民主制度机制对于把握民情民意而言也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努力增进人民福祉

人民至上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要不断满足人民需要, 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努力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饱含深情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的改革形势下,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正当利益需求是以公民权利的形式予以体现的,必须要通过法治予以保障。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公民权利。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相应地,各级领导机关与领导干部则必须树立法治思维与公民权利思维,学会用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障人民权益。也正是着眼于更好实现人民的发展幸福,党的十九大报告才做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判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所以我们要在继续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确立人民评价标准

人民至上意味着改革发展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来评价,人民是我们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终评判者。2015年 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 2016年 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提出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在 2016年 1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突出重点, 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这些重要论述既指明了新时代改革的方向,也提供了新时代更为完善的改革评价标准。特别是获得感作为一个评判标准的提出尤其具有针对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对实实在在“得到”的一种强调,这一新标准的提出超越了以往主要从经济方面评判改革成效的思维,体现了发展与公平的统一,突出了评判改革的人民评价尺度,表明我们对改革发展最终目的和意义认识的深化,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确实,尽管改革的评价标准众多,但所有方面的改革绩效最终必须落实到人民的实际利益满足与实际感受上才是合理的,因为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正如《纲要》强调的:“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正是基于人民的评价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发展工作持续发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成就举世瞩目;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