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组织机构

语言文学研究所(燕赵文化研究中心)

2018-05-21 16:36   来源:本站

一、部门职能职责及历史沿革

语言文学研究所(燕赵文化研究中心)前身是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文学研究室。1977年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时,为文史研究组;1979年6月成立独立的文学研究室。1982年9月语言文学研究所正式成立。1996年到2001年,曾分为文学所和燕赵文化研究所。2001年,两所重新合并为语言文学研究所,同时设立燕赵文化研究中心,以推动文学事业发展、服务社会文化繁荣,为河北省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为职责,从事文学、文艺理论、红色文化、燕赵文化(元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开展河北红色文艺、传统文化资源的梳理及转换、河北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推进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文献整理与研究。

二、人员结构

全所现有16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3人,副编审1人;博士8人,硕士6人。

三、科研成果

建有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研究中心、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数字化实验室(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京津冀文化发展传播研究中心。

四、部门负责人

郑恩兵,1969年出生,汉族,河北崇礼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燕赵文化研究中心)所长、主任,中国丁玲研究会理事、河北省社科联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文艺评论协会理事、河北统战学会理事。第十届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燕赵英才,河北中青年社科专家。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河北省文艺评论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主持完成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10项、厅局级课题20余项。主编《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大系》(57卷),出版著作有《二十世纪中国乡村小说叙事》《壮美长城》《都城背影》《天工巧艺》《抗战记忆》。在《文艺理论批评》《河北学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30余篇。《民间戏班生存现状、传承与保护》《深化认识、发展优势、创新机制、科学发展,全面推动我省文化精品生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我省企业诚信文化研究》等调研报告得到省委领导批示。

点击了解语言文学研究所(燕赵文化研究中心)代表专家学者


联系人:郑恩兵  联系电话:0311-830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