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工作动态>>《河北社科工作动态》

《社科联合工作动态》2023年第8期(总第8期)

2023-10-20 16:12  

目    录

1.2023版《河北蓝皮书》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2.数字经济助力河北产业升级研讨会成功举办

3.石家庄市持续推动基层理论宣讲走深走实——“微话题”讲身边事 “微宣讲”明大道理

4.邯郸市博物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5.“奋进新征程·矢志向未来”追光宣讲团宣讲活动暨秦皇岛图书馆视障服务二十年系列活动启动仪成功举办

6.燕山大学举办第一百七十期“红色旋律”讲坛

7.山东省社科联将党的创新理论播撒齐鲁大地

2023版《河北蓝皮书》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图片1

图片2

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编撰的2023版《河北蓝皮书》系列丛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对2022年河北省宏观经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产业、人才和法治建设、传媒和旅游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系统分析,并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

该丛书共9册。《河北经济发展报告(2023)》由总报告、宏观视野篇、产业创新篇、区域发展篇、专题研究篇五部分组成。该书在深入分析与客观总结2022年河北经济运行的总体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亟待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有益于河北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思路与对策措施。

《河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报告(2023)》全面系统回顾了2022年河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运行情况,对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对乡村产业转型、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河北社会发展报告(2023)》由总报告、综合发展篇、民生建设篇三大板块构成,系统分析了2022年河北省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和社会关注热点并提出对策建议,对河北省养老、就业、医疗、生态、文化、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等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进行了专题研究。

《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3)》客观描述了2022年河北省文化产业总体特征、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市场主体及产业聚集等发展特征与趋势,重点分析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深入剖析了当前河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从创新发展模式、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搭建发展平台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河北人才发展报告(2023)》由总报告、人才培养篇、人才引进与队伍建设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篇、省会人才发展篇、年度热点篇6个部分组成,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冀战略、人才强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展现了河北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的总体情况,指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省面临的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

《河北法治发展报告(2023)》记录了2022年河北省法治建设实践,由总报告、地方立法、法治政府、司法建设、法治社会5个部分组成。该书系统阐述了河北省在党对法治河北建设的领导、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司法、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总体情况,系统总结法治河北建设的实践进程与经验,深入剖析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为河北省法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河北传媒发展报告(2023)》梳理了2022年河北省传媒业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过程中的创新实践,聚焦新闻内容生产、主流舆论引领、传媒业态布局、传媒产业经营等领域的重点问题,客观总结本土经验,研判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河北旅游发展报告(2023)》由总报告、业态重塑、产业融合、案例分析4个研究板块组成,回顾了2022年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点、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2023年河北省旅游产业创新突围需破解的关键难题与相应的推动举措,为新时期河北全域全季旅游强省的建设提供借鉴与思考。

《河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报告(2023)》由总报告、精神传承篇、实践探索篇、文明风尚篇和案例创新篇5个部分组成,系统总结了2022年河北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与相关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内涵和根本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维度探讨了推动培育践行新时代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任务和路径选择。

作为河北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年度性学术总结,《河北蓝皮书》已连续出版二十余年,集合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河北改革发展历程,为河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理论参考。

数字经济助力河北产业升级研讨会成功举办

9月26日,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协办的“数字经济助力河北产业升级研讨会”在石家庄成功举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彭建强主持会议并致辞。

彭建强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高度,系统部署建设数字中国重大战略,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面对滚滚而来的数字化浪潮,我们应充分把握机遇,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共同为数字经济赋能河北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为数字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智慧。

与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助力河北产业升级”主题,重点对数字经济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河北产业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数智创新生态赋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促进产业升级、数智助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深入交流和研讨。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叶堂林认为,应发挥北京的平台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为津冀持续输送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动能。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张学文指出,要顺应数字技术新变化,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战略规划,加快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向数字管理转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毕娟建议,发挥平台组织、数字平台链接作用,加快创新主体与产业主体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协同发展。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施美程建议,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骨干企业为牵引,分类施策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育智能制造产业链。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总监王玉安表示,应重视应用场景对产业升级的作用,以新技术创造性应用为核心,促进河北产业优化升级。中国电信特聘专家、中国冶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高向宙指出,要以钢铁企业全流程智能化装备关键技术应用为突破,加快数字技术与钢铁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河北省钢铁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中国电信河北分公司及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各研究所、科研组织处、经济教研处、经济论坛杂志社等部门负责人和代表共40余人参会。会议在中国电信天翼云进行了同步直播。

石家庄市持续推动基层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微话题”讲身边事 “微宣讲”明大道理

“村里修建了养老院、幼儿园,还建起了文化广场、村民活动中心,日子越过越有劲头。”9月27日,在2023年平山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暨文艺宣讲活动现场,听完快板说唱《咱农民的日子唱着过》,该县南甸镇南焦坡村村民焦新潮说。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重点从建强理论宣讲队伍、创新宣讲载体、丰富宣讲内容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主题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离不开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本领高强的基层理论宣讲人才。为了加强基层理论宣讲人才队伍建设,石家庄市委宣传部联合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市委讲师团),多次组织全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到生产一线和项目现场实地调研观摩,深入了解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开展了石家庄市第四届理论宣讲大赛,并创新举办了多场全市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报告会。

在全市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报告会上,宣讲员们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石家庄市情和自身实际工作,围绕群众关心的“微话题”,创新开展观点鲜明、通俗易懂的理论“微宣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老师们用小话题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讲出了百姓心声,更传递了时代强音。”石家庄市新华区新华路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杨威说。

除了开展理论宣讲大赛和巡讲报告会,该市还积极举办全市社科理论骨干培训班、理论工作座谈会,开展了青年宣讲骨干精品课试讲,并组织各县(市、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秘书、理论宣讲骨干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升理论宣讲水平。

基层宣讲,关键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为此,石家庄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教育、服务群众作用,通过领导队伍带头讲、专家队伍辅导讲、走基层队伍入户讲、特色小分队灵活讲等形式,聚焦不同群体,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主题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充分发挥文化名家和理论宣讲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活动为抓手,整合文化名家工作室等文化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用新思路、新模式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赞皇县持续擦亮“赞皇青年说”宣讲品牌,选拔各行各业优秀青年组建青年宣讲团,深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今年已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20余场次,受众4万人次。

同时,石家庄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工作,通过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成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邯郸市博物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承载的桥梁。近年来,邯郸市博物馆先后与市内13所大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创新工作方法,主动走进学校,拉近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近日,邯郸市博物馆以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的形式,走进丛台区永和学校,现场教学生们装订线装书、制作磁州窑无骨花灯,学生们不仅可以亲自上手锻炼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还可以更深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活动现场,邯郸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以“我成长的伙伴——博物馆”为主题,为学生们讲述了邯郸市博物馆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量身设计了“甘丹风华——邯郸历史陈列展”和“”锁之韵——中华锁具文化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大大提升了青少年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打开他们探索文化知识、开拓历史视野的一扇门。

据了解,邯郸市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是该市开展的一项旨在扩大博物馆文化服务群体的“馆校合作”活动内容。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进了市内10多个县(市、区)的200多所学校,惠及上百万中小学生,真正搭建起博物馆与青少年的沟通桥梁。邯郸市博物馆不断丰富流动博物馆的形式和内容,不仅有以邯郸文化为主题的展板,还有文化体验和文化讲座。今年,流动博物馆项目再次升级,为学校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在制作设计展览中,将学校教材中的内容与展览相结合,实现了博物馆教育资源和学校资源有效衔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文化知识、增长见识,充分感受邯郸文化的魅力。

此外,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邯郸市博物馆开放期间还多次举办征文比赛、手抄报、文化讲座、博物馆研学、短视频拍摄、节日文化体验等多种特色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感悟,传承和发扬邯郸优秀传统文化。

“奋进新征程·矢志向未来”追光宣讲团宣讲活动暨秦皇岛图书馆视障服务

二十年系列活动启动仪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和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保障视障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主阵地作用,提高视障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10月10日,在第40个国际盲人节到来之际,由中国盲文图书馆、河北省盲人协会、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秦皇岛图书馆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奋进新征程·矢志向未来”追光宣讲团宣讲活动暨秦皇岛图书馆视障服务二十年系列活动在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礼堂成功举办。

中国盲文图书馆副馆长、中国盲协副主席何川,河北省盲人协会主席常东亮及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秦皇岛市海港区和美实验学校的师生代表,秦皇岛市视障读者代表,燕山大学、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和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代表384人现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中国盲文图书馆副馆长、中国盲协副主席何川致辞,秦皇岛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杨光亚宣布系列活动启动,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颁授了“文化助盲志愿服务优秀团队”牌匾,以表彰他们无私奉献、文化助盲的志愿者精神。

宣讲环节中,“追光盲人宣讲团”的燕山大学在校视障学生祖健亮以《失去光、得到光、成为光》为题讲述了他从失去光明迷茫困惑到不断挑战自我战胜困难重返燕大,加入志愿者组织慢慢成为光的故事,引起了在座听众,特别是大学生听众的共鸣。

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杨玉青《以勇气应对挑战,探索视障者的更多种可能性》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入职的历程。她说:“视力障碍只是我众多特征中的一个,重要的是以勇气应对各种挑战,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杨玉青的演讲感染了现场的听众,大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天津职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张海燕以《迎难而上向未来》为题作专题宣讲,分享了她从患病失明到重燃希望、重拾信心的心路历程。从24岁眼疾来袭绝地求生到考研之路上的“拼命三郎”,她的宣讲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三位宣讲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一定要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借助知识的力量穿过眼前的黑暗,拥抱更广阔的未来;勉励大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顽强奋斗把一个个美好梦想变成现实。

据悉,本次活动是秦皇岛图书馆视障服务二十年系列活动的序幕。秦皇岛图书馆将陆续开展“感受文化脉搏,共赏诗词之美”盲人阅读活动、“小学生换位体验盲人生活”、“追光少年”无障碍电影进校园活动、“视障阅读推广培训”等系列活动,丰富视障读者文化生活,同时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关注残障人士,从旁观者主动成为志愿者。

秦皇岛图书馆自2003年成立河北省首家盲人图书室以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盲助残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通过读书、演讲、朗诵、红歌会等形式,团结引领视障读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视障群体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丰富精神世界、相互交流沟通搭建了平台与桥梁,发挥了保障视障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主阵地作用,提升了视障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燕山大学举办第一百七十期“红色旋律”讲坛

10月16日,由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一百七十期“红色旋律”讲坛举办。本期讲坛的主题为《马克思及马克思学说在当代德国的形象与研究》,由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靖春晓主讲。

本次讲座中,靖春晓教授主要从马克思在当代德国的形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马克思学说的复兴、当代德国对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研究三部分进行深刻解读。在师生互动环节,靖春晓教授与同学们就比较德国与中国现代化的不同、人的解放和政治解放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红色旋律”讲坛作为“红色旋律”系列活动之一,是燕山大学向学生宣传党的政策的重要平台,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实现传道、授业、解惑,汇聚名嘴讲师,解答时政热点,饱含理论深蕴,直面思想困惑,理直气壮讲马列,心底无私树新风。

“红色旋律”系列活动由“红色旋律”讲坛、“红色旋律”读书会、“红色旋律”影苑构成,至今已举办了170余场讲坛、70余期读书会、80多期影苑。该活动曾多次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或党建创新案例等荣誉。十余年来,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红色旋律”系列活动已成为思政课堂的重要延伸。

山东省社科联将党的创新理论播撒齐鲁大地

在黄河入海口东营,社科工作者带领群众走进老街长巷文化街,现场体验黄河大集,感受山东手造;在孔孟之乡济宁,社科普及工作优秀代表通过一件件身边的小事、一段段难忘的经历,分享参与社科普及工作的体验和感悟……秋日的齐鲁大地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社科普及队伍与群众的“双向奔赴”成为其间一道亮眼的风景。

今年,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主办的山东省第二十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中,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奔赴基层乡镇、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活跃在黄河大集、山东手造展示现场,为公众奉献了一场场创新力更强、举办期更久、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的社科普及活动,全力打造围着群众转、满足群众盼的社科盛宴。

聚焦“给谁讲”,把社科普及活动送到百姓心坎上。山东省社科联在广泛开展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网站活动的同时,要求到最基层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集中力量到理论宣传薄弱、宣讲人才匮乏、设施设备落后的农村社区、民营企业、民办学校和新型社会组织、新型经济组织中“雪中送炭”。

近年来,山东省社科联坚持深入基层一线、紧贴群众需求,突出做好“服务文章”,努力让社科普及扎根基层、扎根群众,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普及活动,做好群众家门口的社科普及。山东各市社科联把“话筒”交给群众,把“会场”变为群众展演的“舞台”,让“群众讲给群众听”,组织开展群众性宣讲展演活动。

聚焦“怎么讲”,让党的声音成为新时代最强音。山东省社科联充分发挥“联”的优势,省、市、县联动,打好“组合拳”,健全优化由知名专家学者、实践一线先模人物等组成的山东省社科普及专家团,根据群众需求寻找基层“草根名嘴”和身边好人加入,创新宣讲方式,实现师资与内容的分领域、多层次、全覆盖。

赴基层宣讲党的理论,山东省社科联紧扣山东省政府数字化建设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数字科普”建设,注重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动理论宣讲“上云端”“跨时空”,使党的创新理论“联网上线”。

山东省社科联积极把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挖掘调动起来,创新宣讲模式,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实现“原汁原味”理论与“有滋有味”实践有机结合,让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威海市社科联将开幕式搬进了民办高校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开展“到群众中去 社科你我同行”主题活动。

聚焦“讲下去”,让社科普及活动一直在群众身边。山东省及16市社科联把社科普及周活动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社科素材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融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中,融入山东手造展示、歌舞戏曲展演和黄河大集中。

“既要步调一致,又要百花齐放。”山东省社科联在坚持“一盘子”布局的同时,引导、鼓励、支持各市社科联依托各市特色,提升社科普及的魅力和吸引力。日照市社科联聘请45位社科宣讲专家,组织30个社科专家团与基层单位签订长期志愿服务协议,在社科专家和基层群众之间搭建对话“直通车”;滨州市社科联创新推出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地图,将126个社科普及教育基地、79个社科普及示范县、镇村全部上图,探索“一图在手、服务我有”的服务模式。

近年来,山东省社科联高度重视社科普及基地建设,逐步设立了263家省级社科普及基地,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省县域的社科普及基地网络,把社科普及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基层群众身边。

(文章摘自2023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