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工作动态>>《河北社科工作动态》

《社科联合工作动态》2023年第4期(总第4期)

2023-08-09 17:10  

目    录

1.“立足新场景 塑造新优势——推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学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

2.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研讨会在承德举行

3.石家庄市开展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活动

4.河北大学第五届毓秀史学大讲堂成功举办

5.“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端论坛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

6.第四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六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石家庄召开

“立足新场景 塑造新优势——推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学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

微信图片_20230728153114

7月3日,“立足新场景 塑造新优势——推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学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举办。研讨会由京津冀三地社科院共同发起,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钟会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分别致辞。会议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省社科联副主席肖立峰主持。

康振海在致辞中指出,今天在雄安新区这座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人民之城,举办“推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学术研讨会”,是京津冀三地社科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发挥社科优势切实回答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平台,更是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人缘相亲的三地社科院携手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契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战略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三地社科院积极加强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力争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多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将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找准发展定位,与京津社科同仁一道,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社科合作向更宽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迈进,努力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钟会兵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此次研讨会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天津社会科学院立足本院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了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天津社会科学院将继续把事业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谋划、思考、推动落实,更好发挥理论创新和智库服务功能,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与京冀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举办学术会议,持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深走实、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辉在致辞中强调,京津冀社科院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特殊位置、具有特殊优势、承担着特殊使命,此次研讨会是立足地方社科院新型高端智库职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要深刻把握根本遵循,充分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前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强化新型智库职能,充分发挥社科院的决策咨询作用,树立首善标准,着力为党委和政府以及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要深化交流促进联系,与津冀社科院共同搭建智库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优势,深入推进科研智库的相连相通、互补互促、对接对流、共建共享,依托重大项目研究,加强工作联动,稳步打造学术研究共同体。

启动式后,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蔡玉胜宣读《京津冀社科工作高质量发展联合行动方案(2023—2025)》。

京津冀三地社科院6名研究人员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分别做了精彩学术报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利围绕深化首都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认为京津冀毗邻地区应结对共建六大“自立型城市圈”,以“交通+”模式构建“放射状”轨道通勤走廊,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构建“领导小组+跨区管委会+市场化运营公司”的三级运行体系。河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璐提出,要从大历史观深刻领悟中央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历史意义,完整准确全面理解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有针对性地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实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天津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双认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拓展,应锚定数字产业优势和未来前沿领域培育京津冀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激发区域数字发展新势能,建设数字京津冀,聚焦实现全周期数字服务有效供给,探索区域数字治理高效能发展路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毕娟从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时代背景、发展优势、思路框架以及建设举措和发展特点入手,分析了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围绕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等五方面对策建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闫永路围绕纵深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出了着力打通快速通勤圈堵点卡点、解决产业同质与分割双重矛盾、补足公共服务短板落差、破解跨区域通办难点阻隔等一体化建议。天津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孙德升认为,要将北京核心资源优势与天津的比较优势相结合,吸引北京优势资源流入天津,以京津“同城效应”破解北京“虹吸效应”,推动京津同城化、京津一体化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来自京津冀社科院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

研讨会在承德举行 

7月3日,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研讨会在承德召开。会议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彭建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高俊虎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克军,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学会工作处处长李东,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代洪宝分阶段主持会议。光明日报社理论部、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经济时报社河北记者站、承德社科联等单位相关领导及媒体出席会议。

彭建强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这次研讨会旨在动员全省社科界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塞罕坝精神开展交流研讨,为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供更多高质量理论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精神动力。

高俊虎在致辞中介绍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116年的光荣办学历史和学校科研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弘扬塞罕坝精神,是社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塞罕坝精神研究结出累累硕果。

主旨报告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研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布认为,“三北”工程是“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塞罕坝是“三北”工程的典型案例。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李永东讲述了三代林场人半个多世纪来的奋斗历程,他表示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走好新时代塞罕坝新的长征路,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新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高俊虎从清朝为什么以塞罕坝为中心建立木兰围场、木兰秋狝——强大的军事演习和民族团结盛会、塞罕坝在清朝历史上重要作用、木兰秋狝带来的历史启示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指明塞罕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象征。

专家报告环节,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志国认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动绿色产业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广兴提出,要在河北院校思政课教学中有机融入主要由河北人民创造的塞罕坝精神,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贯通中、国际和国内的关联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讲好塞罕坝精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刘书越表示,建设美丽中国要有“四心”:美丽中国是“初心”,塞罕坝绿色奇迹给我们“信心”,科学思想坚定我们的“决心”,美丽中国建设要有“恒心”。

分组研讨阶段,来自省内外近50所高校、科研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社科管理工作者,分别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河北贡献、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高质量推进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等进行交流研讨。会后,与会人员考察调研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塞罕坝精神展览。大会还组织相关单位向塞罕坝机械林场、与会代表捐赠《情系塞罕坝》《读懂生态文明范例—塞罕坝告诉我们什么》图书500册。

与会代表表示,本次研讨会主题聚焦,形式丰富,作为社科工作者要从塞罕坝精神中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求,为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贡献社科力量。

石家庄市开展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活动

7月12日上午,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社科院(市委讲师团)主办的石家庄市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文体中心举行。石家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各县(市、区)理论宣讲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代表等300余人现场聆听宣讲。报告会上,7组市级理论宣讲骨干紧密结合自身工作进行了集中宣讲,精彩讲述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石家庄实践,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观点鲜明、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理论微宣讲”盛宴。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石家庄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要求,创新理论宣讲举措,通过理论微宣讲和集中巡讲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市级理论骨干的示范作用,扎实开展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活动,做大做强理论宣讲平台,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热潮,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是头等大事。7月19日和26日石家庄市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报告会还分别走进无极县、赞皇县,宣讲团成员结合自身经历和本地实际,用小切口讲述大道理,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强理论学习,持续推动巡讲活动在基层落地生根。

河北大学第五届毓秀史学大讲堂成功举办

6月26日至30日,河北大学第五届毓秀史学大讲堂通过线上形式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河北大学200余名硕博研究生、本科生与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毓秀史学大讲堂,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云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研究员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四位史学界知名专家。在五天时间里,韩建业教授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五帝时代的考古学观察”为题,李云飞教授以“分国诏书与查理曼的继承安排”“855年罗退尔一世的继承安排探析”为题,武力研究员以“经济史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与经验”为题,余新忠教授以“明清运河古镇与名药铺的兴起”“生命史学如何可能——从医疗史出发的思考”为题作了八场学术报告。

本届毓秀史学大讲堂,由河北大学与对口合作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聚力联合打造。其成功举办对促进河北大学历史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加强一流史学人才培养以及提升河北大学历史学科在学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高端论坛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

7月1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端论坛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小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河北省教育厅科技处原一级调研员刘树船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张广兴主持。

赵小兰代表河北师范大学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研讨交流,使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在学习宣传、研究阐释、文化传承发展上精准发力,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专家论坛第一阶段,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教授、武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佘双好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主任蒋旭东编审,分别围绕“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自觉与励新”“文化润心: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心态的培塑”“‘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习近平总书记‘6·2’重要讲话精神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等主题作了报告。

专家论坛第二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党委高京斋书记、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冯秀军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立德树人研究中心”主任李素霞教授,分别围绕“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及现实意义 ”“解码新时代意识形态创新的新飞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文化观”等主题作了报告。

本次论坛由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立德树人研究中心”、河北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河北省哲学学会、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第四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六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石家庄召开

7月15至16日,第四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六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石家庄召开,论坛主题为“文明起源、文明进步与文明形态”。本次论坛由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专项工作处共同承办,得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历史研究》主编李国强以视频形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路育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小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陈秋霖主持。

李国强指出,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就“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是指导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纲领和指南,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论坛的主题十分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深化文明起源研究,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增强历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促进文明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史学的智慧和力量;要加强文明形态研究,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史意义。

康振海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期间,身体力行推动正定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保护,指导编写《正定古今》并亲自撰写序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两个结合”进行了系统阐释,为我们加强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河北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强化和扎实推进全省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河北力量。

戴建兵在致辞中表示,河北师范大学一直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各方面。河北师范大学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整合全校优势资源,紧密配合并主动融入河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加强京津冀三地历史文化学者的通力协作与联合攻关,充分依托和深入挖掘燕赵大地的文化资源和底蕴,开辟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形式和新业态,打造具有中国气派、河北风格的研究基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小兰出席论坛闭幕式并致辞。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路育松出席论坛闭幕式并作总结发言。

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学科,围绕文明起源、文明进步、文明形态展开了深入研讨,起到了分享心得、切磋学问、砥砺思想的良好效果,达到了论坛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