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返回首页>>全国社科

“发展种业 节约粮食”专家座谈会在四川省社科院召开

2021-06-02 11:23   来源:本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赵徐州 曾江 何丽娟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5月29日,“发展种业,节约粮食”专家座谈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公司共同举办,来自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烹饪协会、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公司、成都市饮食公司钟水饺店等机构的专家和嘉宾参加会议。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克俊研究员主持。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表示,粮食是生命之本,浪费乃天地不容。我们对袁隆平院士的最好怀念就是每天节约粮食,珍惜盘中餐,做到不浪费一粒米。把饭碗握在手上,将袁老放在心上。碗中有米饭,心中有袁老。从科学上讲,粮食产量提高总是有限的,但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却是无限的。粮食多了也要思危,家里富有了也要节约,这是最起码的国民素养,脱贫攻坚结束后更要注意节约粮食。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节约粮食,做珍惜一粒米的模范和榜样。要大力支持发展民族产业和地方品牌,要打造全球泡菜出口基地,大力发展竹笋食品和川菜产业。川菜和泡菜是四川的有根产业,中国的民族产业,彰显的是民族精神和中国气节,一定要做优做强做精做大。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任光俊研究员表示,虽然我们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科技工作者要继续行动,解决好粮食问题。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根本问题是生产规模小,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对农业科技人员,有“三个要”:一要自立自强,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加强协作,继续发现优势基因,继续提高产量,节约生产成本;二要研发农业新装备,设计能够适应机械化、产量化的新品种,推动农业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三要进一步开放合作,在关键技术方面主动融入世界科技体系。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廖蔚认为,四川作为农业大省,2020年全年粮食产量比较稳定,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目前,全省正协调推进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发展,而种业作为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之首,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强不强,不仅关系农业竞争力,更关乎国家安全。当前四川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土地资源结构先天不足,山地丘陵居多;机械现代化不高,全省装备有效供给不充分,适宜丘陵山地作业的农机装备不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品种改良中心副主任邓其明教授认为,要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首先要确保耕地面积“18亿亩红线”不能掉。其次是保障好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积极性。这就需要有好的品种、好的农机设备,特别是适合西南地区的小型农机,同时还需要适当提高粮食价格,以此解决农民种粮积极性。

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晋教授表示,粮食储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囊括复杂的利益,既要保证农民种粮收益的提升,又要控制城市居民购买粮食的价格,粮食储备要做到短期保应急、中期保收入、长期保安全,这是一个工程和技术的综合问题。要做到精准储备、精准调控,建立粮食主干的物流体系,构建集监测、评价、垄断预警等于一体的体系。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克俊研究员表示,本次座谈会非常及时,有成效、有收获。一是有高度的站位,民以食为天,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是生命之本。二是有宽阔的思维,从资源要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有机结合等方面谋划品种选育。三是有理性的思考,不局限于粮食种业和生产本身,涉及品种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四是有深度的分析,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有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五是有清晰的思路,针对种业发展、粮食生产消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破解思路和建议。六是有独到的见解,与会专家学者不仅列举了真实数据,而且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